放大电子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徐雷鸣,李定国,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食管疾病,1.1Barrett食管炎,1.2表浅性食管癌,2,胃部疾病,2.1慢性胃炎,2.2门脉高压性胃病,2.3胃癌,3,结肠疾病,3.1炎症性肠病,3.2结肠息肉病,3.3结肠癌,4,参考文献
徐雷鸣,李定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市 200092项目负责人:徐雷鸣,200092, 上海市控江路1665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 xlma@shtel.net.cn
电话:021-6579000
收稿日期:2004-02-11 接受日期:2004-03-18
摘要继电子内镜广泛应用临床后,各种类型的放大电子内镜相继问世,并用于临床;由于后者具有高像素和高分辨率特点,在检查消化道疾病时,可使肉眼直观所见到的黏膜组织被不同程度放大,如OlympusGIF-Q240Z放大电子内镜配备20寸显示器时,可使上消化道黏膜组织被放大115倍;再如OlympusCF-240Z配备20寸显示器时,可使结肠黏膜组织被放大120倍.因此在放大电子内镜下,正常黏膜组织及病变部位都十分清楚,有利于观察微细结构变化,发现早癌以及对良、恶性病变进行较准确鉴别[1],故在消化道疾病检查诊断中,放大电子内镜是一先进重要手段.
徐雷鸣,李定国. 放大电子内镜检查在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12(6):1393-1396
0 引言我国是食管癌及胃癌高发区,到目前为止其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早期癌的检出率低、死亡率高;而结肠癌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趋势,同样发现早期癌少、死亡率高.近年来,国内开始使用放大电子内镜,上述情况有所改观;为了在使用放大电子内镜时更好地观察黏膜微细结构及区别良恶性病变,更准确的提高早癌检出率,为镜下治疗提供充分依据,更正确认识和诊断消化道中一些其他病变,现将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使用放大电子内镜结合镜下染色诊断消化道疾病的经验做一综述介绍.
1 食管疾病
1.1 Barrett食管炎 Endo et al [2]用放大电子内镜观察30例经亚甲兰染色的Barrett食管炎黏膜,对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粘蛋白免疫组化及细胞增生检测.放大电子内镜将小凹分型(pitpattern)分成5型,即管状和绒毛状小凹型:不仅有特殊的柱状上皮及亚甲兰的吸收,而且具有高标记的小肠粘蛋白表型;圆点和直型小凹型:无特殊的柱状上皮,归类为胃表型;长卵圆型小凹型:介于胃表型和肠型的中间型.结果发现,放大电子内镜对Barrett食管炎黏膜形状的分类不仅能反映组织学形态而且能反映粘蛋白表型.Yagi et al [3]报道:用放大电子内镜结合亚甲兰染色观察30例非幽门螺杆菌感染的Barrett食管炎黏膜的肠腺化生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83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