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42560
中医基础研究缘何遭冷落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日 健康报
     一位从事中医基础研究的专家最近痛心地告诉记者:“近些年中医基础研究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甚至多一半基础专业内容的研究生招生无人报名。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长此以往,中医事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基础研究薄弱的制约。”

    不少专业无人报考

    在就这一问题的采访中,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的高思华教授说:“学生们到老师家就能看到,一般的情况是搞临床的老师家中装修陈设显得比较上档次,而搞基础研究的老师就显得清苦,可以说,专业分工所造成的生活差别泾渭分明,这些摆在眼前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不对学生一生专业的选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几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情况验证了高教授的担忧:2002年,该院考生报考志愿列前4位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是痹证、骨伤科疾病、肾脏病和糖尿病,清一色是临床专业,而有9个研究方向无人报名,占招生计划的17%,加上只有1人报考的8个研究方向,约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32.7%;2003年,报考志愿最集中的5个专业和研究方向也全是临床,而有12个研究方向无人问津,占招生计划的20.3%,加上仅有1人报名的14个研究方向,占全部招生计划的44.2%;今年,名列前3位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是老年病、心身疾病和灸法,而无人报考的研究方向达15个,加上只有一人报名的9个研究方向,共占招生计划的33.8%。进一步分析,这几年无人报考或仅有1人报考的冷门专业中,约有2/3强属于基础专业,包括老年基础医学、经脉脏腑相关机理研究、针灸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研究、中药生药炮制等。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葛秀梅说:“无人报考的冷门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政策导向影响选择

    造成研究生报考临床与基础专业选择冷热悬殊过大的原因是什么?业内人士认为,这固然与专业设置、研究方向、招生指标性质、专业基础考试科目难易等因素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政策导向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旺盛、毕业后出路较广、预期经济回报率较高的专业自然是热点,反之,谁又愿为前途‘不妙’的专业苦读好几年呢?”

    高思华副院长说:“从政策导向上来说,一直对包括临床研究在内的应用研究支持的力度较大,而对难度大、周期长、投入多的基础研究则支持力度相对较小。这两年国家对基础研究采取了一些支持鼓励的措施,基础研究的条件和科技人员的待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临床研究容易得到企业等方面的支持,也容易出成果,对研究生本人、老师、单位、企业都有好处,各方面自然都有积极性。可基础研究就不一样了,工作性质枯燥,待遇相差一截,还要比临床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耐受更多的清苦,而且还难以很快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最简单的现实来说,搞临床是与人打交道,而搞基础是与耗子为伍,要是你又会选择什么?”

    据了解,由于基础研究共同的规律,目前不仅是中医的基础研究面临门可罗雀的窘境,现代医学以及大多数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也都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

    高楼离不开扎实地基

    中医的基础研究是什么?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教授说:“中医的基础研究是说明机理、揭示规律、创新理论,它是中医发展的根基,只有基础研究得越透彻,中医学术的发展才越有后劲,就像平地起高楼,基础是关键,楼越高越离不开扎实的地基。”

    中国中医研究院领衔的两项研究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即名扬国内外的青蒿素研究和活血化瘀研究。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都与长期扎实的中医以及多学科基础研究密不可分,曹院长认为:“尤其是那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研究人员更是功不可没!”

    基础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科学和应用价值,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人员长期从事,当前研究生报考中重临床轻基础的现状,表明了一种不正确、而且正在蔓延的心态。对此,有关领导以及科研人员一致认为,国家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改善基础研究的条件以及科研人员的待遇,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同时,在现行条件下还是要在青年人中提倡和发扬钱学森等老一代科学家为国家、为科学的奉献精神,摈弃过度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http://www.100md.com(刘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