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专题咨询会会议纪要(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4日
现在我们面临一个很突出的矛盾:中医学所观察的临床现象和规律,相当多的落在了西医学的视野之外,西医学按照它的研究道路,研究了一系列问题,但是没有涉及中医学论述的这些问题,不仅过去没有涉及到它,今天用现有的西医学仍然难以来解释它。这是我们中医现代研究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中,很多是落在西医学的视野之外的,所以我们现在用西医学的方法来研究的时候,遇到困难是必然的。
最近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我们下了很大工夫,工作相当艰难,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地研究“一个错误的问题”,问题从一开始就提的不对。比如,很有代表性的经络研究总是要寻找经络的解剖形态,最后以失败告终。为什么?经络不具有形态,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提错了;“阴阳”的研究,提出要找阴阳的物质基础。也是下了很大工夫,找来找去,没有。阴阳失调指的什么?滋阴壮阳滋什么,壮什么?阴阳的本质是什么物质成分吗?不对,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个要和辨证相结合。搞了这么多“证”的研究课题,由于“证”与“病”的交叉关系非常复杂,而且按照新的理论,功能病变都要从器质性的病变来找依据,这里又遇到问题了:只有器质性病变引起功能异常吗?器质性病变有没有功能性前驱变化,中医论述的从“未病”到“已病”的过程,中医看来算有病的,但是西医就未必。中医包括着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病变,也包括器质性病变,也包括器质性病变之后引起的功能病变。另外,还包括器质性病变之外的、非解剖形态的一些结构的异常。如心神不交,这是什么问题,不是体质性病变,带有某种结构性的病变。这涉及到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于结构的理解不能仅仅理解为解剖形态,解剖形态不是唯一。结构是稳定的相互关系形成的组织方式,有空间性的,还有时间性的,还有以功能为主形成的功能性结构。非解剖性的结构同样是这样,比如五脏的研究、经络的研究。功能结构不是解剖性的,不是解剖概念,是功能形成的一个结构,它是一个结构,但是,从解剖学来讲,不是解剖结构,怎么理解?五脏的研究当中,都遇到类似的问题,它与同名的解剖学器官不是一回事情,那又是什么?这个东西首先是一个人文观念的问题,而不是在结构问题上的解剖学概念,去考虑人身上存在不存在非解剖的结果。时间性的,功能性的,功能、空间、时间统一的。如果在观点上不突出,从解剖形态来看他的路子,走到底也找不到哲学理论观念。今后还是这样来提问题,还是要这样下工夫,花钱,准确地回答和解决“错误的问题”,最后得出来的是不正确的结论。
, http://www.100md.com
前些年这么多基础研究项目,确实是花了钱支持的,但不是技术路线的问题,不是操作方法的问题,也不是指标和实验上的问题,而是理论观点,课题设计的理论观念有问题,假说提的不对。所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导向问题,最后的目的是无效的。
在现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当中,提到“中医超前性”,我觉得提“超出性”更确切。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的好多是超出西医学的视野的。所以一般西医学研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者别的科学研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中医这里有了,早就有了,于是说是超前的。他并不超前,是超出,超出西医学的现有视野。这一系列的东西有困难,困难就困难在它本来是落在西医学视野之外的,经我这些年研究,有七八个类似的问题有七八个:
第一个是整体性观点,有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整体性怎么利用,一个是为什么人是不可分解的。
第二个就是什么东西是不可分解的。为什么是涉及到人的整体性理解?有两种整体,一种是西方原子论的整体观,最典型的就是机器,先有零件,然后组装起来。这种整体是可分解的,它的基础是由部分组装成整体,所以部分决定了整体,所以整体的病要在部分当中找根源。中国的思想当中,元气论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相反的观点,是由混沌的整体内部分化,由整体而产生部分。涉及的很多问题是分化,分化出来的各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整体,是由整体产生的,一旦离开整体,它不能单独存在。这个就太多了,宇宙,太阳系。人是一个受精卵分化来的,受精卵是组合,但是卵子和精子是哪里来的。再往前,在生物的分化当中,从无性生殖当中分化出来有性生殖,都是分化来的。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子的简单复制分化来的。人是不可分解的,不是机器。这个理论能不能证明确确实实有不可分解的东西?一个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细胞也好,器官也好,离开这个整体,它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这是不可分开的。在人身上存在的,确确实实不可分解的那一部分,分解成部分就没有了。这个系统讲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方剂的整体功效大于药物成分的功效,中医的好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利用分解还原的办法,一还原就没有那个东西了,再找也找不到。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要正确认识人确确实实是不可分解的,经络是不可分解的,真气是不可分解的,五脏是不可分解的。
, 百拇医药
第三个,关于病因病理学说当中“生成论”与“构成论”之间的关系。中医强调三大病因的关系,三大病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现在很多研究思路的设计是违背中医的实际的,理论上提出来了,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这涉及到了理论界的哲学观点。交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基本点,提出来从构成到生成。按照西方的传统观点是构成,现在的研究发现,基本上是生成论,是能量的激发转化来的,不是构成的。人是哪儿来的,是生成的,不是构成的,只有机器是构成的。原子到分子是构成的。
对“关系实在论”的研究要坚持和发展,在基础领域研究问题当中,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解决,很多研究是走不通的。
第四个是有关有序无序的问题,疾病不仅仅是失稳,更重要的是失序,由失序而引起的失稳,这是更深层次的定义。
第五个问题,就是人体是典型的自组织性。对于外来的各种因素引起的疾病,他都要自组织性地做出反应,表现出生病生什么病,表现出一个结果来。病和治疗的效果,都是机体进行自组织的一种效应,从自组织来看,人们的健康是靠自组织性。治疗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依靠调动、推动人体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理论。中药的好多作用,已经证明了就是这个机制。机体的自主调节的问题,是更深刻的科学问题。
, 百拇医药
第六,就是中药与方剂。中医药中最宝贵的不是药物本身,而是包含在中医用药治疗中,跟治疗原理相一致的、中医自己的药效原理。这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
1.整体功效和成分功效不是一回事情,方是用方的整体功效,药是用药的整体功效。可以找到整体功效,反复用这个整体功效。这条路可以走,但是不是中药的本质,中药用的是整体功效。方是用的整体的,必须弄清楚,这是两回事情,分别进行研究,不能都是有效成分,这些是办不到的,实践证明了。
2.判定功效的坐标符合不符合标准。西医是以病为标准,中医是以证为标准。中药是针对调理效应来认定疗效的。中药的分类和它对功效的说明都是这样来的。
3.中药跟西药不一样,中药有化学性的东西,但是不单纯是化学性的东西。中药更多的是通过中间环节,二次三次转化过程,发挥效应的。所以中医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理论观点问题,科技设计的理论思想,课题的理论思想,理论设计。
, 百拇医药
我研究发现,系统论才能真正理解中医学的特点,才能看清楚中医科学性和价值,按照还原论,确实看不懂,确实格格不入,有些东西是相反的。所以我的看法就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是需要下大力气来抓,如果在中医基础理论上确实能有所突破的话,不光对医学,对于人体科学和生命科学也很重要。对于人的复杂性的研究,我建议能够考虑在总结前些年的经验基础上,能够给国家领导部门,包括最高领导提出建议,能不能解决领导思想问题,组织推动一个振兴中医的第二次冲击波,84年到现在二十年了,那是第一次冲击波,有效果。但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房子越盖越大了,灰瓦变成了琉璃瓦,房子里面念的什么经非常值得研究,不伦不类,最后是不中不西。抓基础理论是一个观点,基础理论的价值不仅仅是基础,它在医学上是超出基础学,它的价值应该是人体科学和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包括系统科学他们都有贡献。建议能够在领导思想上,和指导新的研究的学术思想上,进一步的解决这种深层次的观点,解决得更明确一点。
陆广莘:
我补充一下祝教授的观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向何处去,干什么用,回答什么,为谁服务。最后一句话非常重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为谁服务?我认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功能目标动力学,很多都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发生学。怎么来的,我提高了他的功能目标动力学,它的指示方向是向前,向内回答功能目标动力是在哪里,而不是问它哪里来的,什么性质,什么原因?现在科学的认知方向是向后向外的。我现在问这个桌子是干什么的,为谁服务的。
, 百拇医药
我从四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下了个定义:
第一,它是指导实践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什么实践?生生之道的实践。
第二,它是转化利用生生之据的理论。它把万物,把害转化为利,转化为生生之具的理论,是为人类的生存、健康服务的技术工具。
第三,它是谋求实现生生之效的理论。
第四,它是发现和发展生生之气的理论。
这四方面集中表现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一个疗效观念的理论,因为医学终归是要讲实践、讲效果的。
它的疗效关键理论也表现为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前提组合的疗效,不是直接的一个药物,是前提。
, 百拇医药
第二,它是组合的,不是往下分的。
第三,它是间接动员,而不是对抗和补充。我们说,西方科学把中医学列为替代医学,实际上替代医学四个字,应该放到西医,因为西医完全是替代的,病毒我给你攻,血压我给你降,烧我给你退,它是有外延性的替代性的。而中医是间接作用。
上午蔡教授提到的经络问题,实际上是中医药学思想的基础。在此之前有一个漫长的所谓的“伏羲制九针”时期,以针灸为代表的经络得出了三个现象:
第一,作用于局部影响整体。
第二,他的说法可以改变变化。
第三,是作为主体型开放的,你不要长驱直入,你强加是外延性进去的,不是国民就是器官的排斥。
第四是网络调节。五十年代提出来双向调节,实际上是一个网络调节。这个进化演化也是网络演化,不能一家单家独进,这是不可能的,必然是一个网络的演化,网络的调整。而且这个调整只能往前走,时间是不可逆的。现在那些往下走的理论只看到那些线性因果关系,看不到非线性的调节机制。因此,我们出现了好像非常理想的实验,但是这个实验不能无条件的放到宏观的临床上去。
, 百拇医药
去年5月在青岛,戴教授主持的会议上提到了一个命题:中医是阴阳,是理解生命、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因此,中医的证是功能目标动力学行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临床现象来了。发烧、咳嗽、拉稀,那么西医问这是什么,这是发炎、是感染,什么感染呢,处理办法是针对这些去做。中医应该怎么问,问他呼吸道清楚,肠道清楚,既然如此,怎么办,我要去帮他,就问这是谁发动的,找到了这个动力,帮助这个动力实现这个目标,是中医学治疗的原理,因此要研究中医基础理论,要回答中医的实效,就是效果的理论,那么实际上是帮助动力实现目标。下一轮的973,给我们中医界一个题目,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问题。
这个命题提的非常好,但是中医界没有清楚的回答。中医的诊断要发现什么,实现什么,也是发现疾病、病在哪里、什么性质、什么原因吗?我们六版教材,中医学的基础就是不写。当然,没有这个,我们也可以学习西医的东西,但是那是西医,不是你中医的东西。
就中医自身来说,我们主要是自我从属的现代科学。因此,一门科学要做到创新,自身独立价值的确立,是原始性创新的首要基点。现在中医丧失的是文化主体性和学科主体性,这是创新的真正障碍。
国家科技部要求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结束二十世纪以来的长期的跟踪模仿。中华民族的振兴,首先表现在我们以独立的原始性创新的群体出现。中医是目标模式,是健康生态医学的模式,是实践目标的模式。应该说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是健康医学,是生态医学。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和科技的前沿,这个模式首先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的模式。, 百拇医药
最近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我们下了很大工夫,工作相当艰难,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什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地研究“一个错误的问题”,问题从一开始就提的不对。比如,很有代表性的经络研究总是要寻找经络的解剖形态,最后以失败告终。为什么?经络不具有形态,一开始这个问题就提错了;“阴阳”的研究,提出要找阴阳的物质基础。也是下了很大工夫,找来找去,没有。阴阳失调指的什么?滋阴壮阳滋什么,壮什么?阴阳的本质是什么物质成分吗?不对,不是这么一回事。这个要和辨证相结合。搞了这么多“证”的研究课题,由于“证”与“病”的交叉关系非常复杂,而且按照新的理论,功能病变都要从器质性的病变来找依据,这里又遇到问题了:只有器质性病变引起功能异常吗?器质性病变有没有功能性前驱变化,中医论述的从“未病”到“已病”的过程,中医看来算有病的,但是西医就未必。中医包括着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病变,也包括器质性病变,也包括器质性病变之后引起的功能病变。另外,还包括器质性病变之外的、非解剖形态的一些结构的异常。如心神不交,这是什么问题,不是体质性病变,带有某种结构性的病变。这涉及到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于结构的理解不能仅仅理解为解剖形态,解剖形态不是唯一。结构是稳定的相互关系形成的组织方式,有空间性的,还有时间性的,还有以功能为主形成的功能性结构。非解剖性的结构同样是这样,比如五脏的研究、经络的研究。功能结构不是解剖性的,不是解剖概念,是功能形成的一个结构,它是一个结构,但是,从解剖学来讲,不是解剖结构,怎么理解?五脏的研究当中,都遇到类似的问题,它与同名的解剖学器官不是一回事情,那又是什么?这个东西首先是一个人文观念的问题,而不是在结构问题上的解剖学概念,去考虑人身上存在不存在非解剖的结果。时间性的,功能性的,功能、空间、时间统一的。如果在观点上不突出,从解剖形态来看他的路子,走到底也找不到哲学理论观念。今后还是这样来提问题,还是要这样下工夫,花钱,准确地回答和解决“错误的问题”,最后得出来的是不正确的结论。
, http://www.100md.com
前些年这么多基础研究项目,确实是花了钱支持的,但不是技术路线的问题,不是操作方法的问题,也不是指标和实验上的问题,而是理论观点,课题设计的理论观念有问题,假说提的不对。所以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导向问题,最后的目的是无效的。
在现在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当中,提到“中医超前性”,我觉得提“超出性”更确切。中医基础理论涉及到的好多是超出西医学的视野的。所以一般西医学研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或者别的科学研究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中医这里有了,早就有了,于是说是超前的。他并不超前,是超出,超出西医学的现有视野。这一系列的东西有困难,困难就困难在它本来是落在西医学视野之外的,经我这些年研究,有七八个类似的问题有七八个:
第一个是整体性观点,有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整体性怎么利用,一个是为什么人是不可分解的。
第二个就是什么东西是不可分解的。为什么是涉及到人的整体性理解?有两种整体,一种是西方原子论的整体观,最典型的就是机器,先有零件,然后组装起来。这种整体是可分解的,它的基础是由部分组装成整体,所以部分决定了整体,所以整体的病要在部分当中找根源。中国的思想当中,元气论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相反的观点,是由混沌的整体内部分化,由整体而产生部分。涉及的很多问题是分化,分化出来的各个问题,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整体,是由整体产生的,一旦离开整体,它不能单独存在。这个就太多了,宇宙,太阳系。人是一个受精卵分化来的,受精卵是组合,但是卵子和精子是哪里来的。再往前,在生物的分化当中,从无性生殖当中分化出来有性生殖,都是分化来的。从一个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子的简单复制分化来的。人是不可分解的,不是机器。这个理论能不能证明确确实实有不可分解的东西?一个是不能单独存在的,细胞也好,器官也好,离开这个整体,它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这是不可分开的。在人身上存在的,确确实实不可分解的那一部分,分解成部分就没有了。这个系统讲的第一条原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方剂的整体功效大于药物成分的功效,中医的好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利用分解还原的办法,一还原就没有那个东西了,再找也找不到。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要正确认识人确确实实是不可分解的,经络是不可分解的,真气是不可分解的,五脏是不可分解的。
, 百拇医药
第三个,关于病因病理学说当中“生成论”与“构成论”之间的关系。中医强调三大病因的关系,三大病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现在很多研究思路的设计是违背中医的实际的,理论上提出来了,从“物质实体”到“关系实在”,这涉及到了理论界的哲学观点。交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基本点,提出来从构成到生成。按照西方的传统观点是构成,现在的研究发现,基本上是生成论,是能量的激发转化来的,不是构成的。人是哪儿来的,是生成的,不是构成的,只有机器是构成的。原子到分子是构成的。
对“关系实在论”的研究要坚持和发展,在基础领域研究问题当中,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不解决,很多研究是走不通的。
第四个是有关有序无序的问题,疾病不仅仅是失稳,更重要的是失序,由失序而引起的失稳,这是更深层次的定义。
第五个问题,就是人体是典型的自组织性。对于外来的各种因素引起的疾病,他都要自组织性地做出反应,表现出生病生什么病,表现出一个结果来。病和治疗的效果,都是机体进行自组织的一种效应,从自组织来看,人们的健康是靠自组织性。治疗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依靠调动、推动人体自组织机制发挥作用。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实际上包含着深刻的理论。中药的好多作用,已经证明了就是这个机制。机体的自主调节的问题,是更深刻的科学问题。
, 百拇医药
第六,就是中药与方剂。中医药中最宝贵的不是药物本身,而是包含在中医用药治疗中,跟治疗原理相一致的、中医自己的药效原理。这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
1.整体功效和成分功效不是一回事情,方是用方的整体功效,药是用药的整体功效。可以找到整体功效,反复用这个整体功效。这条路可以走,但是不是中药的本质,中药用的是整体功效。方是用的整体的,必须弄清楚,这是两回事情,分别进行研究,不能都是有效成分,这些是办不到的,实践证明了。
2.判定功效的坐标符合不符合标准。西医是以病为标准,中医是以证为标准。中药是针对调理效应来认定疗效的。中药的分类和它对功效的说明都是这样来的。
3.中药跟西药不一样,中药有化学性的东西,但是不单纯是化学性的东西。中药更多的是通过中间环节,二次三次转化过程,发挥效应的。所以中医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理论观点问题,科技设计的理论思想,课题的理论思想,理论设计。
, 百拇医药
我研究发现,系统论才能真正理解中医学的特点,才能看清楚中医科学性和价值,按照还原论,确实看不懂,确实格格不入,有些东西是相反的。所以我的看法就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是需要下大力气来抓,如果在中医基础理论上确实能有所突破的话,不光对医学,对于人体科学和生命科学也很重要。对于人的复杂性的研究,我建议能够考虑在总结前些年的经验基础上,能够给国家领导部门,包括最高领导提出建议,能不能解决领导思想问题,组织推动一个振兴中医的第二次冲击波,84年到现在二十年了,那是第一次冲击波,有效果。但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房子越盖越大了,灰瓦变成了琉璃瓦,房子里面念的什么经非常值得研究,不伦不类,最后是不中不西。抓基础理论是一个观点,基础理论的价值不仅仅是基础,它在医学上是超出基础学,它的价值应该是人体科学和系统科学,生命科学包括系统科学他们都有贡献。建议能够在领导思想上,和指导新的研究的学术思想上,进一步的解决这种深层次的观点,解决得更明确一点。
陆广莘:
我补充一下祝教授的观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向何处去,干什么用,回答什么,为谁服务。最后一句话非常重要。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为谁服务?我认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功能目标动力学,很多都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发生学。怎么来的,我提高了他的功能目标动力学,它的指示方向是向前,向内回答功能目标动力是在哪里,而不是问它哪里来的,什么性质,什么原因?现在科学的认知方向是向后向外的。我现在问这个桌子是干什么的,为谁服务的。
, 百拇医药
我从四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下了个定义:
第一,它是指导实践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什么实践?生生之道的实践。
第二,它是转化利用生生之据的理论。它把万物,把害转化为利,转化为生生之具的理论,是为人类的生存、健康服务的技术工具。
第三,它是谋求实现生生之效的理论。
第四,它是发现和发展生生之气的理论。
这四方面集中表现为中医基础理论是一个疗效观念的理论,因为医学终归是要讲实践、讲效果的。
它的疗效关键理论也表现为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前提组合的疗效,不是直接的一个药物,是前提。
, 百拇医药
第二,它是组合的,不是往下分的。
第三,它是间接动员,而不是对抗和补充。我们说,西方科学把中医学列为替代医学,实际上替代医学四个字,应该放到西医,因为西医完全是替代的,病毒我给你攻,血压我给你降,烧我给你退,它是有外延性的替代性的。而中医是间接作用。
上午蔡教授提到的经络问题,实际上是中医药学思想的基础。在此之前有一个漫长的所谓的“伏羲制九针”时期,以针灸为代表的经络得出了三个现象:
第一,作用于局部影响整体。
第二,他的说法可以改变变化。
第三,是作为主体型开放的,你不要长驱直入,你强加是外延性进去的,不是国民就是器官的排斥。
第四是网络调节。五十年代提出来双向调节,实际上是一个网络调节。这个进化演化也是网络演化,不能一家单家独进,这是不可能的,必然是一个网络的演化,网络的调整。而且这个调整只能往前走,时间是不可逆的。现在那些往下走的理论只看到那些线性因果关系,看不到非线性的调节机制。因此,我们出现了好像非常理想的实验,但是这个实验不能无条件的放到宏观的临床上去。
, 百拇医药
去年5月在青岛,戴教授主持的会议上提到了一个命题:中医是阴阳,是理解生命、理解健康和疾病的,因此,中医的证是功能目标动力学行为,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临床现象来了。发烧、咳嗽、拉稀,那么西医问这是什么,这是发炎、是感染,什么感染呢,处理办法是针对这些去做。中医应该怎么问,问他呼吸道清楚,肠道清楚,既然如此,怎么办,我要去帮他,就问这是谁发动的,找到了这个动力,帮助这个动力实现这个目标,是中医学治疗的原理,因此要研究中医基础理论,要回答中医的实效,就是效果的理论,那么实际上是帮助动力实现目标。下一轮的973,给我们中医界一个题目,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问题。
这个命题提的非常好,但是中医界没有清楚的回答。中医的诊断要发现什么,实现什么,也是发现疾病、病在哪里、什么性质、什么原因吗?我们六版教材,中医学的基础就是不写。当然,没有这个,我们也可以学习西医的东西,但是那是西医,不是你中医的东西。
就中医自身来说,我们主要是自我从属的现代科学。因此,一门科学要做到创新,自身独立价值的确立,是原始性创新的首要基点。现在中医丧失的是文化主体性和学科主体性,这是创新的真正障碍。
国家科技部要求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结束二十世纪以来的长期的跟踪模仿。中华民族的振兴,首先表现在我们以独立的原始性创新的群体出现。中医是目标模式,是健康生态医学的模式,是实践目标的模式。应该说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是健康医学,是生态医学。所以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和科技的前沿,这个模式首先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的模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