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弘扬(二)
鸦片战争以后,就在中华大地上攻击传统中医药学的声音也并没有停止,诬蔑中医“封建”、“迷信”、“不科学”的仍大有人在。国民党反动派执政以后,也主张消灭中医,由于国人反对,有识之士与之争斗,未能得逞;但是,当然不可能因此就会重视中医药学。解放以后,我们共产党人掌权了,人民当家做主了,按理说老百姓信任的中医药学应该得到飞速发展了,然而遗憾,当时有关执政部门的领导者,同样提出了“改造中医”的政策,致使中医药学仍然处于被歧视、被排挤、受冷落的地位。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就适时地发出了“要团结中西医”的指示;1958年,毛主席在“西医学习中医”的报告上又作了批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很明显,当时在对待中医药学上仍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认识和主张。其后,1978年,在中共中央56号文件中,邓小平同志也指示,“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1982年的《宪法》还明文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直到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还在强调,“要继续振兴中医药”,并提出 “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针。正是在党中央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几十年来中医药学得到了发展。尽管时有反复,仍取得了显著成果。比如:在防治传染病方面,使用中医药的方法,有好几种病的治疗效果都超过了世界水平;用针麻和中药麻做开刀手术,更令世界医疗界震惊,曾一度出现世界性的“针灸热”;还有采用中医药治疗胃穿孔、肠梗阻、宫外孕等急腹症,不必开刀,效果很好,这也是世界医学上的创举;等等。然而,勿庸讳言,由于过去有关部门领导人的错误思想影响深远,加上历史遗留下来的对中医药科学文化的偏见,时至今日,中医药学的“从属地位”仍未改变多少。有些领导单位的某些负责人,仍然“重西轻中”,明里暗里非难甚至排斥中医药学,有些人在“与国际接轨”时髦口号的掩护下,仍然企图用西医“改造”中医,使中医药学“西化”。这种状况在医疗、教育、科研等各个层面上都有明显表现。这里有一些对比数字,供研究思考:
, http://www.100md.com
1949年中医人数是27.6万人,西医8.7万人;
2001年中医人数是33.4万人,西医175.1万人。
1999年,中医院只有2449家,而西医综合医院则有10793家。
2003年,中医高等院校只有32所,而西医高等院校则有104所。
这些数字还仅仅是表明数量上的差异和不均衡。而在诸多方面内容上的表现,就更为偏颇。比如:
在培养人才的层面上,在中医高校里,无论学士、硕士、博士,基本上都是在培养“中西医结合生”。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到教学内容,大多没有真正循着中医药学发展历史的规律,教授纯粹中医药学理论的精髓,深入研讨这些系统的理论从何而来,向何处发展;而更明显的是效法西方,用培养西医的模式培养中医人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以后还不知道《黄帝内经》的具体内容,也未真正理解“天人合一”、“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等学说的深刻内涵。更有甚者,不少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仍然盲目地认为“中医不科学”,未就业于中医药事业。
, 百拇医药
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层面上,也存在不少混乱现象。有的用西医的微观医学研究中医的宏观医学;有的喋喋不休地探讨“指标检测”、“客观实证”之类,很少深入研究中医药学术思想是在何种条件、背景下产生的,很少认真探索中医药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很少探寻中医药学独有的特色;等等。现实研究中,有些人也是用西医的理论、思想、方法、手段和设备等来研究中医、评说中医、审验中医的科研成果。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延伸到实际工作里面。现在的医院里,西医开中药的现象比比皆是,走的是“废医存药”的路;有关部门审批中药的标准,也是生搬硬套西药的标准,殊不知中药和西药是在不同理论指导下,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制作而成的,在药性药理上都是不同的,怎能用同一标准检测呢?比如,西药的成分来自化学提取,再合成,有可逆性,可以还原;而中药则是复方多药多制,怎么可能还原?类似事情还有很多。如此下去,中医药的科研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不通。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一位外国学者对我国中医药状况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波克特教授在《医道与文采》中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与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这虽然是他10多年前的看法,但是当今我国中医药事业如何呢?仍值得我们参考。
, http://www.100md.com
对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也有人这样认为,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科学正在发生一场全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思想同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的“和谐的思想、有机论的思想、演化发展的思想、相反相成的思想”十分吻合,就连在方法上也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中国古代实用化科学方法一脉相承。预计中国的科学文化,在21世纪将会出现飞跃式的新发展,而中医药科学文化也将同步发展。如果这些看法能成立,那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面对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祖国中医药科学文化,我们应怎样做到真正的感悟、理解、传承并将其弘扬发展,使之卓有实效地进入我们当代的实践之中,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以便更好地为我国13亿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面对中医药科学文化的现状,我们应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首先是“传承”。传承的前提是对传统中医药学的认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而要能认知,就要组织力量认真学习、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学代表性著作中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掌握精髓。没有继承,何谈传播与弘扬。
, 百拇医药
再者是“弘扬”。弘扬的实质就是发展与创新。如何发展、创新?需要研究解决思路和方法的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如此,同时要明确和坚持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中医药学的研究,应该是以其系统理论为主导,与多种学科相结合,对于古今众家的学说和实践进行理论概括与正确综合,从而探寻出新的概念和创出新的路子。
还有就是认真、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学地核心理论,对于有争议的学说、概念等等,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尽可能有个统一认识。还要深入研究中医药事业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使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防止片面性,避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和顾此失彼。要深刻研究和理解党中央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深远涵义,以及同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当今,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我们的国家正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面对正在兴起的、全新的世界科学革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实事求是解决好现有的矛盾,迎接我国中医药事业新的飞跃发展,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大任”。, http://www.100md.com
, http://www.100md.com
1949年中医人数是27.6万人,西医8.7万人;
2001年中医人数是33.4万人,西医175.1万人。
1999年,中医院只有2449家,而西医综合医院则有10793家。
2003年,中医高等院校只有32所,而西医高等院校则有104所。
这些数字还仅仅是表明数量上的差异和不均衡。而在诸多方面内容上的表现,就更为偏颇。比如:
在培养人才的层面上,在中医高校里,无论学士、硕士、博士,基本上都是在培养“中西医结合生”。从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到教学内容,大多没有真正循着中医药学发展历史的规律,教授纯粹中医药学理论的精髓,深入研讨这些系统的理论从何而来,向何处发展;而更明显的是效法西方,用培养西医的模式培养中医人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以后还不知道《黄帝内经》的具体内容,也未真正理解“天人合一”、“辨证论治”、“阴阳五行”等学说的深刻内涵。更有甚者,不少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仍然盲目地认为“中医不科学”,未就业于中医药事业。
, 百拇医药
在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层面上,也存在不少混乱现象。有的用西医的微观医学研究中医的宏观医学;有的喋喋不休地探讨“指标检测”、“客观实证”之类,很少深入研究中医药学术思想是在何种条件、背景下产生的,很少认真探索中医药学理论的思维方式,很少探寻中医药学独有的特色;等等。现实研究中,有些人也是用西医的理论、思想、方法、手段和设备等来研究中医、评说中医、审验中医的科研成果。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甚至延伸到实际工作里面。现在的医院里,西医开中药的现象比比皆是,走的是“废医存药”的路;有关部门审批中药的标准,也是生搬硬套西药的标准,殊不知中药和西药是在不同理论指导下,采用不同炮制方法加工制作而成的,在药性药理上都是不同的,怎能用同一标准检测呢?比如,西药的成分来自化学提取,再合成,有可逆性,可以还原;而中药则是复方多药多制,怎么可能还原?类似事情还有很多。如此下去,中医药的科研将会越走越远,越走越不通。
这里,我们不妨引用一位外国学者对我国中医药状况的看法:20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波克特教授在《医道与文采》中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与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这虽然是他10多年前的看法,但是当今我国中医药事业如何呢?仍值得我们参考。
, http://www.100md.com
对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势,也有人这样认为,从20世纪末开始,世界科学正在发生一场全新的革命,这场革命思想同中国传统科学思想中的“和谐的思想、有机论的思想、演化发展的思想、相反相成的思想”十分吻合,就连在方法上也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点的中国古代实用化科学方法一脉相承。预计中国的科学文化,在21世纪将会出现飞跃式的新发展,而中医药科学文化也将同步发展。如果这些看法能成立,那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面对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祖国中医药科学文化,我们应怎样做到真正的感悟、理解、传承并将其弘扬发展,使之卓有实效地进入我们当代的实践之中,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以便更好地为我国13亿人民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面对中医药科学文化的现状,我们应如何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首先是“传承”。传承的前提是对传统中医药学的认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而要能认知,就要组织力量认真学习、系统整理、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学代表性著作中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掌握精髓。没有继承,何谈传播与弘扬。
, 百拇医药
再者是“弘扬”。弘扬的实质就是发展与创新。如何发展、创新?需要研究解决思路和方法的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如此,同时要明确和坚持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中医药学的研究,应该是以其系统理论为主导,与多种学科相结合,对于古今众家的学说和实践进行理论概括与正确综合,从而探寻出新的概念和创出新的路子。
还有就是认真、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学地核心理论,对于有争议的学说、概念等等,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价,尽可能有个统一认识。还要深入研究中医药事业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使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大限度地防止片面性,避免只求眼前不顾长远和顾此失彼。要深刻研究和理解党中央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深远涵义,以及同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当今,我们已经跨入21世纪,我们的国家正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面对正在兴起的、全新的世界科学革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实事求是解决好现有的矛盾,迎接我国中医药事业新的飞跃发展,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新的贡献,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大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