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532430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2日
PhoTomICRoGRaPhsoFColony-FoRmInGPRoGEnIToRCEllsanDoThERhES-DERIvEDhaEmoPoIETICCElls,FunCTIonalanTIGEn-PREsEnTInGlEuCoCyTEsDERIvEDFRomhumanEmBRyonICsTEmCEllsInvITRo,LanCET2004;364:163-71,InsTITuTEFoRCEllEnGInEERInG,DEPaRTmEnToFOnColoGy
     干细胞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对胚胎干细胞的使用还存在许多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论,可这股浪潮迟早会到来,谁也无法阻挡。不过,在干细胞真正开始临床应用之前,还是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免疫排斥:因为移植到病人体内的干细胞不可能都来自病人自体,所以如何避免对干细胞的免疫排斥就成了科学家的研究方向。

    组织和器官移植中使用的免疫抑制剂似乎是一个选择,不过,即使是最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也需要移植物和移植对象有一定程度上的“吻合”才能有效。考虑到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比组织器官更有限,这种最低程度上的“吻合”也难以满足。那么,可供选择的途径只有让胚胎干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了。理所当然的想法是通过遗传改造来修饰或取代胚胎干细胞中免疫系统识别所需要的蛋白。可是,由于技术上的复杂性,这项研究的进展十分缓慢。

    还有别的办法吗?如果免疫系统是能够通过自体的抗原提呈而保持对自体组织和器官的免疫耐受,那么,能不能通过对胚胎干细胞的抗原提呈,而让免疫系统对其的识别为是“友”非“敌”呢?

    在最近的一期《Lancet》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