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7614
暑病的辨治(暑病首用辛凉)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张凤逵《伤暑全书》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这是根据暑热之邪的致病特点和病情演变规律而总结出来的治疗步骤与方法。本人体会如下:

    暑为阳热之邪,发病快,传变速,大多数起病即入阳明气分而无卫分表现,症见壮热,大汗,心烦,口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等,故叶天土有“夏暑发自阳明”之说。所以此时治疗宜用白虎汤辛凉清气,以清泄阳明气分之热,故曰“首用辛凉”,此辛凉指白虎汤,而非指辛凉解表之剂。由于暑病阳热亢盛,易致津气受伤,又有大汗伤津耗气,故阳明气分热盛之后,又见口渴气短,肢倦神疲,脉虚无力等气津两伤症状,此时治疗宜用甘寒之剂,清热退暑、益气生津,可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若暑病后期,邪热虽退而津气耗损渐甚,症见大热已退,大汗不止,喘渴欲脱,脉散大而无力,应急予生脉散以益气生津、敛阴固脱。另外,暑病初起,虽邪犯阳明,但暑邪易挟湿浊,故较少形成阳明腑实证,所以说“不必用下”。

    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提出“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似乎与上述治法不同,其实王纶是针对暑邪夹湿而设的治法。暑令阳热既盛,湿气亦盛,常是暑热兼湿为病,故有“暑必夹湿”之说。暑热夹湿侵犯于心者,临床表现有身热心烦,小便短赤热痛,渴不欲饮,舌质红赤而苔黄腻等症。治疗时既要清其心经之热,又须渗利湿热,可选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的导赤清心汤加减。

    因此,暑病的治疗要分清病变阶段、辨别是否有兼挟,而确立不同治疗原则。, 百拇医药( 李水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