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4168
乙肝“过度诊疗”何时休?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2日 《健康时报》 2004.08.12
     本报记者 何佳颐 特约记者 黄显斌 唐明山

    除了频繁检测乙肝病毒DNA,有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每隔1~2月就做一次B超,有的普通病人一年中多次做CT,光检查费用就花掉万元以上。解放军302医院感染七科医学博士刘士敬告诉记者,这么短的时间内,肝脏组织不会发生多大变化,如此频繁的检查实际没有必要。作为传染病从业人员应该关注和反思一下乙肝诊疗过程中存在的“过度诊疗”现象。

    “过度诊疗”现象普遍

    所谓“过度诊疗”,就是过度运用超出疾病诊疗根本需求的诊疗手段,不需要做的检查硬性检查,不需要用的药物硬性使用,可用可不用的诊治项目一律进行。据刘博士介绍,我国每年用于乙肝诊疗的费用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其中20%左右属于“过度诊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项目越来越多,检查项目越来越细。乙肝病毒指标多达20多种,其中包括肝纤维化指标5项以上,肝功系列10余项,反映免疫功能指标10余项。还有蛋白电泳、血常规、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另外住院病人入院时还需要常规检查艾滋病、性病等指标,以防某些疾病发生了院外感染。如果要把这些项目都做一遍的话需要几千元。其实,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需要将这些指标做一遍的,也不是患者每次复诊都要重新检查一遍,如果患者没有进行特殊的抗病毒治疗,就没有必要频繁检查乙肝病毒指标和病毒变异指标。
, 百拇医药
    2.一些不太成熟的诊疗项目用于临床,一些较为成熟、有效的诊疗方法却被忽略。乙肝疫苗用于治疗乙肝是公认的,但是不少地方都在动员患者尝试乙肝疫苗联合其他药物如潘生丁等,这些尝试实际临床价值并不大。

    3.盲目追逐高、精、尖。乙肝患者病情稳定,没有特殊不适,却被动员进行CT和核磁共振检查,使得CT检查成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常规检查项目,而实际阳性检出率很低,病人支付费用却很高。

    4.大量医药广告和医药促销手段,使得患者往往经不住宣传诱惑,购买一些疗效不佳的药物反复使用。

    5.没有得到公认的各种联合治疗普遍存在。经常有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有中药制剂联合者,也有西药联合者,也有多种中西药物联合者。这种“集大成”的治疗方法并非疗效很好,有时甚至是有害的,肝脏的负担被药物压得沉重不堪,损害程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6.乙肝病毒携带者本不该用药治疗,但是几乎每个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在进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尝试性治疗,这些治疗几乎都不能换回理想的疗效,反而容易造成了机体免疫紊乱,肝功异常。
, http://www.100md.com
    “过度诊疗”危害巨大

    1.医疗资源严重浪费。有资料显示,医疗机构滥开药、滥检查等导致医疗资源浪费可达20%~30%。刘博士说,为了获取药品的高利润、早日收回设备成本,有些医疗机构冷落国产、廉价、有效的药品和检查方法,鼓励医生多开进口高档药,多开CT、核磁等检查,这其实造成了一种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2.患者经济负担日益加重。乙肝病毒携带者原本是不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但是不少患者都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治疗,其中包括拉米夫定。一个患者使用拉米夫定年均花费应该是6000元左右,整个疗程长达数年,也就是说每个患者可能支出都要超过万元,而这些支出很可能没有什么收获。

    3.药源性肝损害有增无减。有资料显示,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0%,而过度用药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主因之一。刘博士指出,我国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以每年3%~4.5%的速度增长。使用中药治疗乙肝是我国特色之一,但是绝大多数的中药自身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反应,治疗乙肝的中药复方千差万别,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乙肝患者在盲目使用中药复方后,病情加重甚至于恶化的事例。

    4.过度的检查项目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刘博士说,那些在短时间内多次做CT检查的患者,接触到的X射线剂量成倍增加,而且CT对肝脏血管瘤、结石等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不如B超检查。频繁检查乙肝病毒DNA定量,不但不能说明病情的严重性,而且会使医患对于每次检查漂浮不定的数字变化

    产生错误的理解。那么如何遏制“过度诊疗”现象,刘博士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是规范和优化乙肝的诊疗方案,包括如何对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检测和随访,治疗乙肝的有效药物有哪些,如何使用这些药物等等。其次增加乙肝诊疗的透明度,向病人交代各种诊疗项目的费用和意义。制定乙肝诊疗的行业自律准则以及规范和净化乙肝治疗市场也势在必行。, http://www.100md.com(目前,频繁检测乙肝病毒DNA已经成为“时尚”,许多地方和医院争相开展。乙肝病毒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