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4日
前不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拟定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工作,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服务的意见》。借2000国际藏医药学术研讨会召开之机,记者特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谈了他对我国民族医药发展现状的看法。
“中国的传统医药由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草医草药三部分组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医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医学,但它与民族医学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它们在各自的民族文化背景中独立创造,自成体系,别具特色。”诸国本说。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从远古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生老病死的苦难,也有过无数医药创造和追求,流传到今天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各个民族医药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其积累和丢失的程度不同,继承和发展的水平也有很大差异。从70年代末开始,约有30多种民族医药得到全面调查和整理,其中藏、蒙、维、傣四种民族医学,都建立了医、教、研体系,有一批国家编制的队伍。以藏医学来说,开辟了为高寒地区人民防病治病的独特学术领域,在国际传统医学舞台上具有特殊地位。不可否认,民族医药同中医药一样,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诸国本认为,当前是发展民族医药前所未有的最佳时期。从国际来说,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大步走向世界,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和良好机遇;从国内来说,民族医药在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西部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省区,地广人稀,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植物药资源。与此同时,民族医药对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疗效,如藏医对中风、癫痫、萎缩性胃炎、肝胆病;蒙医对骨折、脑震荡;维医对哮喘、白癜风;瑶医对肿瘤、红斑狼疮……另外,民族药同中药一样都是自然药物,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天时地利人合,都为民族医药学走向世界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创造了良好机遇。
“但是”,诸国本话题一转,“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没有艰苦卓绝的努力,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他认为,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几个问题:首先,坚持以医带药,医药结合,充分重视民族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群众实践经验的启示作用,防止废医存药。他说,如果一味强调“中药西做”,越来越疏离其理论本源,将民族药变为一种单纯植物药或从植物药中提取的化学药品,那就很可能是挂一漏万、废医存药,最终失去民族药的作用和特色。
其次,“质量是民族药的生命,是民族药长盛不衰的基础”。过去民族药的生产,从投料到工艺流程,都由老医生、老药工亲自操作,甚至有一套类似宗教仪式的过程,其实质是昭示信誉、表明货真价实,这种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应保持发扬下去。目前,民族药的生产形势很好,《药典》和部颁标准的民族药成药约500种,加上地方标准的民族药,总计约在1000种左右。因此,保持和提高这些民族药的质量以及信誉,防止和打击新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是使民族药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
诸国本最后强调:“要合理开发、大力保护民族药资源。”他说,笼统地讲西部药物资源丰富是不准确的。我国西部大体分为西南和西北两大部分。西南以云、贵、川植被较好,基本上是“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但近几十年来森林破坏很多,水土保持不良,环境污染严重;而西北部总的来说历来环境比较脆弱,雨量少、风沙大,土壤贫瘠,植被稀疏。有些草原长的是固沙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挖掉后土地就要沙漠化。另外,像冬虫夏草、雪莲、红景天、麝香一类药物,长期过度采挖和捕杀,有的已成为濒危动植物,出现了物种灭绝的危机。因此,“加强民族药的栽培引种和人工饲养,防止乱采乱捕、竭泽而渔已迫在眉睫。”
诸国本代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提出建议:将药用濒危动植物代用品的研究,作为当前中药、民族药的重大和紧急课题,列入国家科研计划。
刘燕玲
“中国的传统医药由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草医草药三部分组成。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医学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医学,但它与民族医学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它们在各自的民族文化背景中独立创造,自成体系,别具特色。”诸国本说。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在从远古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曾经历过无数生老病死的苦难,也有过无数医药创造和追求,流传到今天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各个民族医药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其积累和丢失的程度不同,继承和发展的水平也有很大差异。从70年代末开始,约有30多种民族医药得到全面调查和整理,其中藏、蒙、维、傣四种民族医学,都建立了医、教、研体系,有一批国家编制的队伍。以藏医学来说,开辟了为高寒地区人民防病治病的独特学术领域,在国际传统医学舞台上具有特殊地位。不可否认,民族医药同中医药一样,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诸国本认为,当前是发展民族医药前所未有的最佳时期。从国际来说,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大步走向世界,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和良好机遇;从国内来说,民族医药在我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西部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省区,地广人稀,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植物药资源。与此同时,民族医药对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疗效,如藏医对中风、癫痫、萎缩性胃炎、肝胆病;蒙医对骨折、脑震荡;维医对哮喘、白癜风;瑶医对肿瘤、红斑狼疮……另外,民族药同中药一样都是自然药物,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天时地利人合,都为民族医药学走向世界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创造了良好机遇。
“但是”,诸国本话题一转,“我国民族医药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没有艰苦卓绝的努力,就不可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他认为,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几个问题:首先,坚持以医带药,医药结合,充分重视民族医药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群众实践经验的启示作用,防止废医存药。他说,如果一味强调“中药西做”,越来越疏离其理论本源,将民族药变为一种单纯植物药或从植物药中提取的化学药品,那就很可能是挂一漏万、废医存药,最终失去民族药的作用和特色。
其次,“质量是民族药的生命,是民族药长盛不衰的基础”。过去民族药的生产,从投料到工艺流程,都由老医生、老药工亲自操作,甚至有一套类似宗教仪式的过程,其实质是昭示信誉、表明货真价实,这种对人民健康负责的态度应保持发扬下去。目前,民族药的生产形势很好,《药典》和部颁标准的民族药成药约500种,加上地方标准的民族药,总计约在1000种左右。因此,保持和提高这些民族药的质量以及信誉,防止和打击新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是使民族药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
诸国本最后强调:“要合理开发、大力保护民族药资源。”他说,笼统地讲西部药物资源丰富是不准确的。我国西部大体分为西南和西北两大部分。西南以云、贵、川植被较好,基本上是“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但近几十年来森林破坏很多,水土保持不良,环境污染严重;而西北部总的来说历来环境比较脆弱,雨量少、风沙大,土壤贫瘠,植被稀疏。有些草原长的是固沙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挖掉后土地就要沙漠化。另外,像冬虫夏草、雪莲、红景天、麝香一类药物,长期过度采挖和捕杀,有的已成为濒危动植物,出现了物种灭绝的危机。因此,“加强民族药的栽培引种和人工饲养,防止乱采乱捕、竭泽而渔已迫在眉睫。”
诸国本代表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提出建议:将药用濒危动植物代用品的研究,作为当前中药、民族药的重大和紧急课题,列入国家科研计划。
刘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