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正文
编号:10548286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5日 中华医学杂志网
     自1999年以来,笔者门诊治疗43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采用牵正散加味配合面部穴位外敷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0~50岁,其中20~30岁15例,31~40岁21例,41~50岁7例。接诊时病程最短2天,最长10天,平均3.5天,超过1周者2例。

    1.2 临床表现 43例均为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无言语及四肢运动功能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患侧乳突区的疼痛及面部麻木感。清晨刷牙或洗脸时一侧眼睑闭合困难,口角歪斜,不能皱眉。体检: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鼓腮漏气,听力正常。其中面肌拘紧,苔薄白,脉弦紧者16例,面部疼痛,颜面麻木感,伴性情急躁,口干思饮,苔黄腻,脉滑数者25例,查体时发现有患侧面肌的挛缩、痉挛者2例,无患侧面肌联带运动的情况发生。

    1.3 实验室检查 CT检查示颅脑正常,未做神经兴奋性检测及肌电图检查。

    1.4 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数小时至数天内瘫痪症状达到高峰;(2)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3)排除中枢性病变引起的表情肌瘫痪。

    2 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 [1]

    2.1 内服法 风痰阻络导致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麻木感,苔腻,脉弦滑。治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牵正散加味:白附子12g,僵蚕9g,白芥子15g,全蝎9g,升麻9g,胆南星12g,天麻15g,防风12g,白芷10g,陈皮6g。加减:(1)伴面肌拘紧,苔薄白,脉浮紧或弦紧者,配合祛风散寒,通络止痉药:炙麻黄9g,白芷10g,秦艽18g;(2)伴面部疼痛,性情急躁,口干思饮,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者,配合祛风清热,活血通络药:双花24g,生地18g,当归12g,大青叶15g;(3)面肌时有抽搐痉挛,舌淡黯,苔薄白,脉细涩者,配合益气养血活血药:黄芪12~30g,党参30g,白芍15g,川芎9g,桃仁12g,红花9g,鸡血藤30g。

    2.2 外治法 取斑蝥3枚(去皮),巴豆3枚,生姜适量捣烂,做成直径约1.5cm的药团,患侧选耳垂前水平线与足阳明胃经的交汇处,发病后即刻贴敷,每次3~5h,根据患者皮肤起泡的程度确定时间,待水泡消退后(约12天)再敷第二次,起泡后可用0.25%氯霉素眼药水冲洗,使皮肤尽快恢复,此法配合内服法在急性期可连续使用。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面肌功能恢复正常,口眼歪斜症状消失,眼睑闭合良好;显效:面肌功能基本恢复,口眼歪斜基本消失,但患侧尚有轻度麻木感或说笑时略有口歪;好转: 面肌功能部分恢复,口眼歪斜症状减轻,其他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愈32例,显效23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疗程最短15天,最长35天。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36岁,干部,2001年11月6日就诊。因前一天夜间受凉后出现右侧面部麻木,晨起发现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不能闭合入院。查体: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舌淡,苔薄白,脉浮缓。病人言语清晰,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阴性。诊断为周围性面瘫,证属经脉空虚,风痰阻络。治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根据病情需要酌情配合散寒、清热、益气活血之剂。处方:白附子12g,僵蚕9g,全蝎9g,当归12g,黄芪12g,升麻9g,防风12g,甘草6g。酌加炙麻黄9g,白芷10g,双花24g,大青叶15g,党参30g,川芎9g,桃仁12g,红花9g等。水煎服,每日1剂,并即刻给予面部药物贴敷治疗,21天后面肌功能完全恢复,口服歪斜症状消失。追访1年未见复发。

    5 体会

    周围性面瘫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夹痰,乘虚侵入阳明脉络,致使气血痹阻,筋脉失养而发,久病则风、痰、瘀互结,甚至伤及正气。首选《杨氏家藏方》之牵正散,方中白附子入阳明经,善治头面之风痰;僵蚕能驱络中之风,兼能化痰;全蝎祛风活络,长于止掣。三药合用,药简力宏,共奏祛风化痰通络之功。白芥子、胆南星、天麻化痰止痉;防风、白芷祛风;陈皮理气化痰;升麻为阳明引经药。根据辨证分型,配合炙麻黄、秦艽祛风散寒通络;双花、生地、当归、大青叶清热活血通络;党参、川芎、桃仁、红花益气养血活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是因局部受风或着凉导致营养面部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使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面部早期敷药以阳明经为主,一是阳经与阳经在面部相接,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气血通过经脉流通,可以疏通经气,扶正祛邪;二是该部位深层为面神经、耳颞神经、下颌神经,局部用药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减轻局部症状;三是斑蝥巴豆加生姜,取其药性猛烈,辛香走窜,气味浓厚,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开结行滞,拔邪外出 [2] 。

    根据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该病应尽早治疗,在发病1周内并未出现并发症时效果最佳;内服外治两法结合,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内服药应以祛风化痰为主,尽早配合祛风、清热、益气活血药,可明显地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抗微小血栓的作用,提高康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培新,刘茂才.中医临床诊治神经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117.

    2 阎鼎忠.补阳还五汤加外敷鲜血治疗老年人周围性面瘫53例.新中医,199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