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东方科学的春天(一)
“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掀起科学观念变革飓风
本报讯 (记者白晓芸 刘智利 王乐羊 马骏 高新军)8月8日,“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在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举行,国内科学界、哲学界的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各抒己见,拉开了一场由中医药引发的重新认识科学、更新科学观念的学术讨论。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承办、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陈贵廷在开幕词中指出,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和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中医药理论科学不科学?中医靠什么治病?中医能不能治好病?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在模糊和困扰人们的思想认识,如果不能很好的得以解决,党和国家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就很难落到实处,势必会对中医药事业和学术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希望认真听取我国从事哲学、自然科学、科技发展史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层专家对上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从科学发展规律和理论认识的高度,帮助中医药界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增强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 http://www.100md.com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指出,认识世界有两种基本方法,直觉实际到概念方法、一般原理,实践的传统认知方法和核心是还原论的实验推理方法。复杂性科学的重要方法是集成方法,重视各部分关系对整体性质的影响。他指出,研究中医药的科学原理,不能走提取成分、注重单元的路,而应该研究这个复杂性系统的组装方式、敏感点等。
新华社国际部科技室主任姜岩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应该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还原论统治地位被迫终结,正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东方科学文明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必然成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灵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长林说,当前困扰中医药的不是医学学术本身,而是哲学问题。要破除对西方和现代科学的迷信,正确理解中医学的科学价值,这是发展中医学的关键。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强调,要振兴中医药,首先要彻底批判科学主义。他说,科学是人类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自然的知识体系。从古至今,任何民族和国家均存在科学这个要素,只是类型有不同、水平有高低而已,并非如当前科学主义者所认为的,只有西方近代科学才算是“科学”。科学主义者过分欣赏西方近代科学所取得的灿烂成就,不承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科学体系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热衷于用近代科学的特征(科学观、方法论)来定义整个“科学”,从而造成了科学史上一次概念大混乱。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助理兼总编室主任毛嘉陵提出要对“科学”二字赋予新的含义和进行层次上的分解,使其能够涵盖东西方文明不同的知识体系。他认为,科学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基本形态”,就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只要认识到客观世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确切的实践性,就应认定它为“科学”。第二个层面,即“多种形式”,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形态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西方科学体系(简称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体系(简称东方科学)两大类。这种划分可望避免中医药等东方传统知识体系在与现代西式科学发生冲突后,被简单地划入到科学的对立面之中去。
专家们普遍认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不能简单照搬西式科学模式。要振兴中医药事业,必须重新认识“科学”概念,更新“科学”观念。认为中医药学是一门与西方科学相对应的东方科学,是一门正确的科学知识体系,国家应予以大力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医药政策时,应当充分遵循其发展规律,既应鼓励中医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也应保障中医药按其自身规律进行知识创造,特别要为中医临床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使中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
, 百拇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听取专家发言后说,由于中药多化学成分、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难以搞清,近年在研究方法学方面有很大进步,但还没有根本性突破。要使中医药得到国际完全认可,还需长时间努力。他认为这次会议提示我们可以从认识论、方法学入手,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这也是中医药科学发展的重要渠道。他建议论坛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建立起品牌,规模可以扩大,让更多的一线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参加,以开拓他们的思路。他还希望与会专家能结合自己的领域做一些中医药方面的课题,各学科合作,共同将中医药发扬光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政司司长李大宁说,此次会议研究科学问题,目的是要更好地挖掘中医的科学价值、学术特点和优势,希望今后在思维方式、哲学理念、自然科学规律方面加强多学科理论研究,在政策研究、指导思想等方面吸纳更多学科的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促进中医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新闻办主任蒋健、人政司副司长桑滨生、科教司副司长苏钢强、局办公室巡视员徐皖生等有关领导出席。, 百拇医药
本报讯 (记者白晓芸 刘智利 王乐羊 马骏 高新军)8月8日,“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在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举行,国内科学界、哲学界的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各抒己见,拉开了一场由中医药引发的重新认识科学、更新科学观念的学术讨论。本次论坛由中国中医药报社主办、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承办、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中医药报社社长陈贵廷在开幕词中指出,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形势和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中医药理论科学不科学?中医靠什么治病?中医能不能治好病?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在模糊和困扰人们的思想认识,如果不能很好的得以解决,党和国家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就很难落到实处,势必会对中医药事业和学术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希望认真听取我国从事哲学、自然科学、科技发展史研究以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层专家对上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从科学发展规律和理论认识的高度,帮助中医药界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增强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 http://www.100md.com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指出,认识世界有两种基本方法,直觉实际到概念方法、一般原理,实践的传统认知方法和核心是还原论的实验推理方法。复杂性科学的重要方法是集成方法,重视各部分关系对整体性质的影响。他指出,研究中医药的科学原理,不能走提取成分、注重单元的路,而应该研究这个复杂性系统的组装方式、敏感点等。
新华社国际部科技室主任姜岩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应该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出现了瓶颈,还原论统治地位被迫终结,正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东方科学文明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必然成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灵魂。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刘长林说,当前困扰中医药的不是医学学术本身,而是哲学问题。要破除对西方和现代科学的迷信,正确理解中医学的科学价值,这是发展中医学的关键。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强调,要振兴中医药,首先要彻底批判科学主义。他说,科学是人类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自然的知识体系。从古至今,任何民族和国家均存在科学这个要素,只是类型有不同、水平有高低而已,并非如当前科学主义者所认为的,只有西方近代科学才算是“科学”。科学主义者过分欣赏西方近代科学所取得的灿烂成就,不承认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科学体系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热衷于用近代科学的特征(科学观、方法论)来定义整个“科学”,从而造成了科学史上一次概念大混乱。
, 百拇医药
中国中医药报社总编助理兼总编室主任毛嘉陵提出要对“科学”二字赋予新的含义和进行层次上的分解,使其能够涵盖东西方文明不同的知识体系。他认为,科学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即“基本形态”,就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只要认识到客观世界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确切的实践性,就应认定它为“科学”。第二个层面,即“多种形式”,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形态的知识体系进行划分,主要可分为西方科学体系(简称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体系(简称东方科学)两大类。这种划分可望避免中医药等东方传统知识体系在与现代西式科学发生冲突后,被简单地划入到科学的对立面之中去。
专家们普遍认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不能简单照搬西式科学模式。要振兴中医药事业,必须重新认识“科学”概念,更新“科学”观念。认为中医药学是一门与西方科学相对应的东方科学,是一门正确的科学知识体系,国家应予以大力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医药政策时,应当充分遵循其发展规律,既应鼓励中医药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也应保障中医药按其自身规律进行知识创造,特别要为中医临床创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使中医院突出中医药特色。
, 百拇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听取专家发言后说,由于中药多化学成分、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难以搞清,近年在研究方法学方面有很大进步,但还没有根本性突破。要使中医药得到国际完全认可,还需长时间努力。他认为这次会议提示我们可以从认识论、方法学入手,用新的视角、新的思维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这也是中医药科学发展的重要渠道。他建议论坛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建立起品牌,规模可以扩大,让更多的一线医生、教师、研究人员参加,以开拓他们的思路。他还希望与会专家能结合自己的领域做一些中医药方面的课题,各学科合作,共同将中医药发扬光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政司司长李大宁说,此次会议研究科学问题,目的是要更好地挖掘中医的科学价值、学术特点和优势,希望今后在思维方式、哲学理念、自然科学规律方面加强多学科理论研究,在政策研究、指导思想等方面吸纳更多学科的经验,进一步理清思路,促进中医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沈志祥、新闻办主任蒋健、人政司副司长桑滨生、科教司副司长苏钢强、局办公室巡视员徐皖生等有关领导出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