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 早秃(脱发)
编号:10862038
揭开驱铅保健品的老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6日 中华女性网
     针对时下市场上各种驱铅保健品的炒作宣传和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四处盲目驱铅的情况,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组长、著名儿科专家丁宗一教授日前披露,一些孩子服了某些所谓“驱铅”保健品后产生脱发、腹泻等不良反应,有的甚至患上了严重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同时很多产品具有暴利性质,有的卖价一百几十元的驱铅保健品其实际成本不足五元!

    披着“科学、义诊”外衣——产品销售五大蒙人陷阱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人体内理想的血铅浓度为零。铅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人体的呼吸道与胃肠道被吸收,对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造成健康损害。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儿童体内含铅超量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著名儿科专家丁宗一教授于1996年主持成立了全国儿童期铅损伤防治协作组,开始对儿童铅损伤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此科研成果基础上,北京军区总医院优生优育中心建立了北京市首家儿童驱铅门诊,对儿童铅损伤进行科研、检查和治疗。
, http://www.100md.com
    此后,很多商家也瞄准了儿童驱铅这块利润丰厚的“唐僧肉”,一时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驱铅门诊和名目繁多的驱铅保健品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的驱铅保健品约有十几种,但几乎都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科研和实验,疗效不明,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任何疗效,纯属蒙人骗钱。

    目前我国市场上驱铅等多种保健品宣传炒作和销售中常用的“五大蒙人陷阱”:

    手法一:伪造“科学理论”

    市场上一些生产厂商,先抛出一个个科学界根本不存在的“科学理论”,比如驱铅保健品市场上不同时期流行的“维生素能驱铅”、“高钙能驱铅”、“牛奶能驱铅”、“蚕茧能驱铅”……并推出由此“理论”产生的保健品。专家认为,这些理论没有科学依据,更没有经过科学、精确的实验,纯属凭空伪造的假定理。

    手法二:“攀亲”科学技术
, http://www.100md.com
    和最新科技前沿技术“攀亲”,抬高自己产品身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一段时间科技界流行说“纳米”,一时间社会上许多保健品包括有些驱铅保健品都号称其是用纳米技术生产的。

    手法三:披上“义诊”外衣

    一些驱铅保健品厂商,用经济手段拉拢一些医务人员或成立“某某研究会”等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民间组织,满街去开展其所谓“公益”的“免费检测”“义诊”,然后用虚高的检测结果吓唬消费者,同时夸大其产品功效,让消费者觉得如果想让“已经铅中毒”的孩子健康,必须使用他们的产品。有关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有些所谓的免费检测仅仅是抽取血样后就断定是铅中毒,根本就是欺骗消费者。有些“医生”根本就是无证行医,其推销的“排铅”保健品多数也是未经许可的产品。

    手法四:制造恐慌气氛

    有些驱铅保健品商家利用报告文学、“专家”讲话、制造虚假调查数据等形式,把儿童铅中毒形势和程度渲染得极为严重,让很多孩子家长“谈铅色变”,感到孩子们仿佛“人人铅中毒”一般,在极度恐慌和担忧中乖乖掏出钱来。
, http://www.100md.com
    手法五:哄您“对号入座”

    很多驱铅保健品在宣传炒作中往往给所谓的儿童“铅中毒”列出十几条症状,如“抵抗力下降、吃饭不香、腹痛、贫血、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一来,家长们能给自家孩子“对”上一两条的自然为数不少。专家表示,这些广告的表述极不科学。丁教授强调,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是严格的医疗行为,不是患者行为,而且轻中度铅中毒患儿的大多数症状是普通孩子家长根本看不出来的,家长们想知道孩子是否铅中毒到正规驱铅门诊验血就可以了。

    脱发、腹泻、再障——服保健品后三大不良反应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家药店,发现所谓的驱铅保健品名目繁多,有某某排铅解毒冲剂、某某排铅保健液等很多种,产品价格从五六十元到成百上千元不等。据丁教授掌握的情况,这类产品大多具有暴利,比如某卖价一百几十元的驱铅保健品,其实际成本不足五元!更糟的是,有的产品孩子吃后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停吃该保健品后多数不良反应消失。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脱发、腹泻和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种。
, http://www.100md.com
    丁教授分析,这类所谓驱铅保健品导致以上不良反应的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产品的成分不明,除了含有其标注在包装上的成分外,还可能含有某些能够对孩子造成损害的物质。二是即使其所含物质种类完全和它在包装上标明的相同,其中也可能有些物质的剂量过大,从而对儿童机体造成伤害。健康人体所含物质需要平衡,其中任何一种物质含量过大都会造成伤害,比如维生素、钙等对孩子有益,但如果摄入过量就会造成不良反应和疾病。

    虚假检测为卖药——消协对乱驱铅亮出“黄牌”

    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方面得到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于日前发布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2004年第4号消费警示——《正确对待儿童排铅解毒》。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醒广大家长,排铅保健品不是万能药,其疗效有待证实,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如果不做科学的检验就乱吃排铅保健品,结果反而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摘编自《健康时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