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信息
编号:10542605
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访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宋剑南教授

    中国中医药报 2001年,英国《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博士率英国《自然》杂志代表团对中国进行访问,菲利普·坎贝尔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姜岩采访时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将是世界科技中最活跃的两个领域,两者在未来有交叉融合的趋势。两者相比,方兴未艾的生命科学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机遇更大一些。"同时他还谈到:"目前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局部细节上,尚没有从整个生命系统角度去研究,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应当上升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高度,因为生命是一个整体。"他认为,从原则上说,未来对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当是西方科学方法与中国古代科学方法的结合,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重视从宏观、整体、系统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这一席话不但让整个中国科技界为之振奋,也让整个中医界对未来的发展信心倍增。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要在现代社会体现中医药的价值与优势,如何使中医药尽快为全人类所认识、了解、接受成为目前中医药界当务之急,也就是说如何早日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是我们目前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宋剑南教授长期以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相关研究,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形成许多独特见解,针对中医药现代化提出许多建设性方案。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以先进的基础理论为指导,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也不例外。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必须首先完善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建设。对此,宋剑南教授提出:

    中医基础重点学科建设要符合中医现代化的需要

    宋教授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需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要注重内涵建设。过去中医界认为中医药学体系中的整体观、七情六淫的情志观、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观等是中医的专利和优势。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在现代生物学和新的医学模式中均已出现了类似的内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