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小议百会取穴法
百会穴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腧穴,但目前在该穴取法上存在着混乱现象,不少医生的取法实际上是错误的,严重影响针灸的疗效,应引起重视,予以纠正。
《甲乙经》载明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这里既说明了该穴的骨度分寸位置,又指明了该穴的自然标志,十分明确。按《甲乙经》之骨度分寸,前后发际之间为十二寸,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后五寸,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亦与“陷可容指”的记载相符。但现流行的取穴法都采用“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或“两耳尖直上联线与前后正中线之交点”的方法,用此法取出的穴位无论是在骨度分寸还是在自然标志上均已明显偏离了《甲乙经》所规定的位置。因为这样取出的穴位距后发际的长度比距前发际的长度要大一倍以上,已经明显的前移了位置,且此处绝无旋毛生长,颅骨的凹陷也远不如旋毛中明显,所以这种取法是错误的。
前人在注释《甲乙经》时已考虑到有人旋毛生长偏斜,此时取穴不应拘于旋毛中央,于是补充说明此穴“直两耳尖”。所谓“直两耳尖”并非两耳尖直上,而是说穴在两耳尖联线之中点的意思,这样此点恰在现在所说的前后正中线上,不会左右偏斜。当然,此线是通过距后发际上七寸,前发际后五寸处。查60年代前出版的针灸著作及中医院校教材,均按《甲乙经》之记载取穴,没有其它取法。但后有人误解了“直两耳尖”的原义,于是导致该穴的误取。
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凡旋毛居中者其百会穴之位置无论在骨度分寸还是在自然标志上大多数均与《甲乙经》之记载相吻合,旋毛生长偏斜者该穴之位置虽不居旋毛之中,但与旋毛之前后位置仍然大致相平,颅骨之凹陷特征仍与《甲乙经》之记载相符。总之,取百会穴必须以《甲乙经》骨度分寸为首要条件,再按两耳尖联线中点为第二条件,结合自然标志,将此穴取在两顶骨结节中间,颅骨明显凹陷处方为准确。, 百拇医药(孙凌志)
《甲乙经》载明百会穴是“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这里既说明了该穴的骨度分寸位置,又指明了该穴的自然标志,十分明确。按《甲乙经》之骨度分寸,前后发际之间为十二寸,百会穴是在距前发际后五寸,后发际前七寸处。如旋毛居中者则此处恰当旋毛中央,该处之颅骨凹陷在头部最为突出,亦与“陷可容指”的记载相符。但现流行的取穴法都采用“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或“两耳尖直上联线与前后正中线之交点”的方法,用此法取出的穴位无论是在骨度分寸还是在自然标志上均已明显偏离了《甲乙经》所规定的位置。因为这样取出的穴位距后发际的长度比距前发际的长度要大一倍以上,已经明显的前移了位置,且此处绝无旋毛生长,颅骨的凹陷也远不如旋毛中明显,所以这种取法是错误的。
前人在注释《甲乙经》时已考虑到有人旋毛生长偏斜,此时取穴不应拘于旋毛中央,于是补充说明此穴“直两耳尖”。所谓“直两耳尖”并非两耳尖直上,而是说穴在两耳尖联线之中点的意思,这样此点恰在现在所说的前后正中线上,不会左右偏斜。当然,此线是通过距后发际上七寸,前发际后五寸处。查60年代前出版的针灸著作及中医院校教材,均按《甲乙经》之记载取穴,没有其它取法。但后有人误解了“直两耳尖”的原义,于是导致该穴的误取。
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发现凡旋毛居中者其百会穴之位置无论在骨度分寸还是在自然标志上大多数均与《甲乙经》之记载相吻合,旋毛生长偏斜者该穴之位置虽不居旋毛之中,但与旋毛之前后位置仍然大致相平,颅骨之凹陷特征仍与《甲乙经》之记载相符。总之,取百会穴必须以《甲乙经》骨度分寸为首要条件,再按两耳尖联线中点为第二条件,结合自然标志,将此穴取在两顶骨结节中间,颅骨明显凹陷处方为准确。, 百拇医药(孙凌志)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经络穴位 > 穴位大全图解 > 督脉穴 > 百会 Baihui (DU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