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误诊 > 更多...
编号:10535257
恶性疟误诊3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5日
     林永祥 童学娅 蒋毅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年第2期第8卷 病例分析

    1998年12月在乐至县调查处理一起输入性恶性疟时,在该县某县级医院检查发现3例恶性疟被误诊,出院(死亡)诊断2例为溶血性贫血,1例为中度贫血,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例1.陈×,男,35岁,家住乐至县东山乡3村12组。因头痛,畏寒,高热6天,伴昏迷1天,于1998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6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头痛、腰痛、畏寒,高热(高达41℃)。每天下午2时左右发作,出汗退热,在当地乡医院治疗后病情无好转,并出现昏迷,转入本院住院治疗。外出史:两年前到中缅边界伐木,半月前返家。入院检查:T39℃,P104次/分,R25次/分,BP17.2/11.8kPa,急性病容,昏迷,巩膜黄染,肝剑突下4cm处可扪及,表面光滑,质软,边缘钝,压痛(+),脾于肋下1cm处扪及,肝脾区叩痛(+),提睾反射存在,克氏反应(+),巴氏反应(-),腱反射亢进。血象:Hb87g/L、WBC8.2×109/L、N 0.75、L 0.25。
, http://www.100md.com
    治疗经过:入院后给予补液、低流量给氧、抗生素、激素、脱水剂、退热剂等治疗,但患者一直处于烦燥不安,神志恍惚以及昏迷状态。不规则的发热,体温波动在36.5℃~40℃之间。于11月30日经抢救无效而死亡。死亡诊断为溶血性贫血伴循环呼吸衰竭。

    例2.刘××,男,40岁,农民,家住乐至县回澜镇土桥村9组。因寒战,高热,皮肤、巩膜黄染6日,于1998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6天前“受凉”后出现持续高热(高达40℃),数小时后出汗退热,第2日全身皮肤、巩膜发黄,尿呈酱油色,入院查体:T:38.3℃、P95次/分、R20次/分,急性病容,神清合作,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血象为WBC3.4×109/L、N0.68、L0.32、Hb74g/L。治疗经过:入院后予以抗生素、激素、碱化尿液、输血补液等治疗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肤、巩膜黄染渐消退。病人于1998年12月4日自动出院,住院11天,出院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例3.刘××,男41岁,农民,家住乐至县回澜镇土桥村9组,因发热、头痛、头昏、咳嗽,于1998年12月1日入院,患者于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入院查体:T39.0℃、P80次/分、R20次/分、BP16.2/12.6kPa,急性病容,贫血貌,双肺可闻少许干湿口 罗音,肝肋下3cm处可扪及,质软光滑,血象为WBC 5.8×109/L、N0.60、L 0.40,入院后给予抗生素、输血、补液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而出院,住院14天,出院诊断为中度贫血,急性支气管炎。
, 百拇医药
    2 讨论

    经调查以上3例有明显的疟疾感染史、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例1在该医院作血常规化验时已发现恶性疟原虫。例2、例3在该医院住院期间由亲属在省寄生虫病研究所门诊部购得蒿甲醚注射液予以注射后病愈出院,因此,以上3例恶性疟的诊断成立。但被诊治医生误诊,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乐至县已于1988年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临床医生对疟疾的印象已很淡漠,尤其对恶性疟缺乏了解。

    3例病人(或家属)已告知医生,病人在中缅边界伐木而近期返家,当地有恶性疟流行,未引起注意。未采取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个别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例1在做血常规检验时,已发现疟原虫却未在检验单上填写和报告临床医生。例2、例3的外出史,住院期间自购蒿甲醚注射液进行治疗等情况仍未引起重视,并未在病历上予以记载。

    以上表明,疟疾低发地区的临床医生应尽快熟悉和掌握恶性疟的有关知识,以便能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病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