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3923
生物制药:全球同冷暖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12日 《中国医药报》2004.10.12
     “中国有望成为生物制药大国,在生物制药方面,中国将成为世界的一个亮点。”在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Monitor集团合伙人、美国ISO医疗咨询公司CEO(首席执行官)DavidAmar对中国生物制药十分看好。ayo, http://www.100md.com

    而这,似乎也不是一家之言,在9月举办的第八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生物制药正在变暖的声音现场被放大。外界的风向明确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中国生物制药的春天来了。ayo, http://www.100md.com

    但是,这是个准确的判断吗?中国的生物制药经过多年的严寒,现在给人的感觉依旧冰冷。ayo, http://www.100md.com

    ■国内,怎么样ayo, http://www.100md.com

    “说到生物制药,和化学药类似,我们在研发投入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有致命的弱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陈守良教授长期致力于生物医药高端产品研究,在他看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加大。而根据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统计,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药要花费7~10年时间,耗资上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仅需几百万人民币,大约5~8年时间。目前我国已产业化的21种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中只有3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它均为仿制产品。而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技术药物,大多也是跟踪仿制国外的,真正意义上的原始创新药物很少。“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几乎全是仿制而来的,投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造成同一产品多家生产的现象。随着厂家销量的增加,一些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严重重复,最终导致压价竞争,产品利润下降。而没有利润就没钱投入研发,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陈守良痛心地说。ayo, http://www.100md.com

    而且,中国生物制药的问题远不止研发和投入这么简单。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博士生导师马德秀认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存在六大不足:资金不足;优秀人才不足,缺乏原始创新;科研与产业结合程度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生物医药系统平台建设不够;法制建设跟不上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ayo,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如果把中国的生物制药与外界加以比较,就不难发现,差距究竟有多大。ayo, http://www.100md.com

    根据柿希?003年初,美国已有生物技术公司2000家以上,其中有300多家公司上市,市场资本总额达3308亿美元,医药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美欧生物制药企业已呈规模效应。与之相比,中国的生物制药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规模,国内目前产值过亿的生物制药公司只有沈阳三生、深圳科兴等几家企业,可谓少之又少。而据中国生物工程国家863计划专家、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介绍,在生物制药尖端领域——基因工程方面,国内真正在做的企业仅仅几十家。基因工程药品品种不少,但真正赚钱的只有两大品种,即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和基因工程干扰素。大部分生物制药公司不赚钱,原因是公司太多谐∪萘坑邢蓿鍪谐《裥跃赫?br> 另外,国外相当多的生物制药企业的收入来源并非单一的产品销售收入,其它如产品授权收入、合作研究收入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特别是一些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专业型生物技术公司,这些收入已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相比之下,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实现收入的手段十分单一,大家都在争抢有限的几个产品,而企业的新药储备很少,难以形成产品梯队。

    ■国外,在变冷ll5\l, 百拇医药

    不过,放眼世界,变化的确正在发生,而趋势就是变冷。“2002年~2003年与1998年~2002年这两个时间段相比,除亚洲以外其它地区的生物制药增长率均有所下降。”DavidAmar告诉记者。根据他提供的数据,占全球生物制药最大份额的北美洲,1998年~2002年平均增长率是14.5%,而2002~2003年的增长率仅为10.1%,亚洲的日本也从4.0%降到1.6%,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生物制药从10.3%上升为11.0%,是惟一增长的地区。ll5\l, 百拇医药

    DavidAmar认为,作为世界遥遥领先的生物制药大国,美国的生物制药状况正在变得不乐观和失去优势。首先,受进口产品的冲击、不断有专利产品专利到期和价格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降价的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利润率渐趋萎缩。其次,竞争成本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其中促销支出从1998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240亿美元,研发支出从170亿美元,增加到27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7%。第三,研发效率不断降低。2001年研发费用达到240亿美元,但新药批准数目还不如研发费用仅为50亿美元的1986年。近20年来美国生物制药研发费用从50亿美元增加到270亿美元,但新药批准的数目基本在20个左右小范围波动,仅在1996年出现一次高峰,达到52个,此后逐级回落,又开始靠近20觯?br>此每个新药的研发成本不断增加,研发效率越来越低。ll5\l, 百拇医药

    “价格压力不断加剧、商业及研发成本沉重以及研发效率下降,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了美国生物制药的成长和赢利性危机。”DavidAmar很想强调这种问题的严重性,直接用了危机一词。他同时预测,这还将对未来的生物制药的行业结构和商业模式产生重要影响。ll5\l, 百拇医药

    美国以其份额和其生物制药的影响力,代表世界足以堪任。而它本身的问题,在其它发达生物制药国家同样不同程度存在。这是中国之外正在发生的生物制药新变化。ll5\l, 百拇医药

    ■机会,来了吗ll5\l, 百拇医药

    当我们这时把目光从外界收回,重新审视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时,可以发现,尽管问题很多,但我们绝非一无是处。ll5\l, 百拇医药

    陈守良认为,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始终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第一阶段以国家科委及国家级生物制品研究机构等为主体,研究项目主要为肝炎疫苗、血液制品等产品,企业参与极少。第二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利用国外产品在中国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时机,以仿制为主。在此期间企业纷纷上马生物制药项目,重复现象严重。第三阶段则基于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完成,人们对基因时代有良好预期,相关机构纷纷投巨资涉足生物制药领域。

    而关键是生物技术药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其优越性已经得到了临床和市场的验证,巨大的市场潜力得到人们的认同。如今传统制药的局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生物技术取得突破,开发新药的机会增多,风险评估体系也较为成熟,企业与资本市场对生物制药业的获利前景抱有良好预期,大量资金流入,将对现阶段生物制药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h0, http://www.100md.com

    马德秀甚至提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指出中国生物医药跨越发展具备五个有利条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与国外几乎是同时起步,差距较小;我国具有一支接受过现代生命科学基础训练并从事过高层次研究的“海外军团”,改革开放以来的32万名留学生中,学习生命科学的接近60%;加入WTO后,跨国公司竞相在华建立研发基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植生物医药产业,地方政府也纷纷将生物医药确立为支柱产业;目前国家推行的药品生产强制认证制度也有利于生物医药发展。{h0, http://www.100md.com

    生物制药投资研究资深专业人士张仕元也认为,中国在人类基因组、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技术、动物克隆技术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在生物技术药物方面,重组葡激酶、肿瘤坏死因子、治疗性乙肝疫苗等许多产品相继进入临床。这些都是重要的有利条件。{h0, http://www.100md.com

    ■路径,在哪里{h0, http://www.100md.com

    在第八届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论坛中,有多人提到中国生物制药业在技术方面面临着种种机遇:第一,随着人类基因组精确基因序列图谱绘制完成,人类基因序列将全部输入公共基因数据库,基因序列将无机密可言,中国的制药业有望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与国外制药企业展开竞争。发挥中国遗传资源优势,以人类功能基因组研究为重点,从中国自克隆的以及国际公共数据库的人类基因中寻找新药及新药靶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药物是发展我国生物技术医药产业的一条主要途径。第二,许多生物技术药品的专利即将到期,我们仍有机会进行有选择的仿制。第三,许多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我国企业与国外大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机会增加,可以在知识产权共享的前提下利用外方的技术优势,实现国内外的资源整合。{h0, http://www.100md.com

    DaivdAmar则认为,中国本土生物制药企业优势明显:对中国病人及医疗环境有更好的了解;与诸多主要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具备高效的物流及广泛的经销网络,成本较低。而对于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路径,他给出的一个重要建议就是,与跨国中小型专业生物制药研发企业合作,借助对方的研发和品种优势,并可考虑建立合资企业或合并。根据介绍,专业性生物制药技术公司越来越有生命力。专业性技术公司通过横向联合发展壮大,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与那些大型传统化学制药企业一比高低。2001年世界生物制药8强的平均销售额已经高达15.77亿美元,平均净利润为2.8亿美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分别较上年度增长16.7%、16.9%和8.3%,已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动力。由于传统化学药物的发现越来越困难,药物研发成本越来越高,迫使一部分制药巨头通过协议研发的形式与诸多专业性生物技术公司合作,积极参与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并在市场销售中利用其庞大的销售网络拓展生物医药产品的市场规模。{h0, http://www.100md.com

    DavidAmar十分看好这种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模式,并表示这将是中国生物制药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h0, http://www.100md.com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加拿大MDS金融公司亚洲区总裁邱东旭。他认为,国内企业应该加强与西方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合作。“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产品由政府开始投入大量资金于基础研发项目,形成一个产品进入临床后,应由风险投资进入,到二期临床后大型制药公司介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研发资金链。在中国,庵滞度胧钟邢蓿獯笮椭埔┚尥范加凶约旱牟费蟹⑻逑担胫?br>国企业合作的机会不大,国外的风险投资者投入中国生物制药业的几乎没有。因此,那些北美、欧洲的中小企业、高技术研发企业就有了与中国医药企业合作的契机,因为这些企业的资金同样有限,他们的钱一般都集中用于研发,也希望找到合作伙伴,此时中国企业也在寻找有核心技术的产品,这种优势互补的合作能够达成一种双赢的目的。”邱东旭同时指出,国内的制药企业在国外组建公司比较困难,最好的办法是与当地的公司合作,甚至可以考虑将美国有前景的新药项目引入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然后实现与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而这种方式对于中国企业打入美国市场也会相对容易,“印度就有企业通过购买美国中小企业,从而进入美国药品市场的先例。”{h0, http://www.100md.com

    文/本报记者 姜立友(姜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