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 1996年第3期
编号:10923424
内源性一氧化氮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6年第3期
〖内容摘要〗,内源性NO的发现及生化特性,内源性NO的生物学作用,一、NO对心血管系统及肺的作用,二、NO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三、NO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THE BIOLOGICAL PROPERTY AND ROLE OF ENDOGENOUS NNITRIC OXIDE

    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医院 许红

    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席思川

    编者按 文章作者重点介绍了一氧化氮(NO)的生物学效应及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严重烧伤的病理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它常涉及到低血容量休克、脓毒症、ARDS等病症中的许多介质反应。内涵性NO是一种活性很旨的自由基气体,它在烧伤所并发的许多危急病症中同样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尽管作者没有明确提出NO在烧伤病程中的作用,但所提到的众多生物学效应与烧伤病生理变化都是十分相关。编者认为,如何进一步调节NO水平,发挥其保护作用和解除其毒性作用,将是今后烧伤基础研究的方向之一。

    〖内容摘要〗作为重要的细胞信使和效应分子,内源性一氧化氮介导并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源性一氧化氮产生异常或一氧化氮合成酶异常时,可能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有关内源性一氧化氮(notric oxide ,NO)的研究正蓬勃兴起,可以说在生物学研究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NO不仅在免疫、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一种信使分子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可能是一类新型神经递质中的第一位代表。本文就内源性NO的多种功能及其与些疾病关系进行综述。

    内源性NO的发现及生化特性

    1980年,Furchgott等在实验中发现,由乙酰胆碱(ACH)引起家兔胸主动脉和其他血管分离标本的松弛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的存在是必要条件。他们认为,ACH作用于内皮细胞的毒蕈碱受体,由此产生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的物质,这种物质后来被确定为内皮源性松弛因子(EDRF)。1987年,Palmer等证明,内皮释放的一氧化氮可以解释EDRF的生物学作用,并认为EDRF和一氧化氮是等同的,1988年,他们又发现L-精氨酸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前体。从而确立了哺乳动物体内可以合成NO的概念。1989年,Ignarro进一步阐明了上述观点。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内源性NO具有如下的生化特性:

    (1) 内源性NO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化合物,在实验条件下,其半衰期为3-5秒。在O2及超氧阴离子存在的情况下,迅速转变为无机亚硝酸盐硝酸或硝酸盐而失活。因此,超氧化物歧化酶或酸性PH条件可以增加其化学稳定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