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图谱-全草类
【药 名】:青蒿
【拼 音】:QINGHAO
【英文名】:Sweet Wormwood Herb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青蒿或黄花蒿的全草。
【功 效】:清热,解暑,除蒸。
【主 治】:治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
【性味归经】:苦微辛,寒。①《本经》:“味苦,寒。”②《本草正》:“味苦微辛,性寒。”③《本草求真》:“味甘微辛,气寒,无毒。”
入肝、胆经。①《滇南本草》:“入脾、胃。”②《纲目》:“少阳、厥阴血分。”③《本草新编》:“入胃、肝、心、肾四经。”
, 百拇医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①《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 ②《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药物配伍】:忌与当归、地黄同用。配鳖甲,滋阴透邪清热;配地骨皮,清阴火;配人参,补气生津;配黄芩,清胆利湿。
【别 名】:蒿(《诗经》)、JIAN(《毛诗传》)、草蒿、方溃(《本经》)、卂蒿(《蜀本草》)、三庚草(《履巉岩本草》)、野兰蒿(《现代实用中药》)、黑蒿(《山东中药》)、白染艮(《闽东本草》)、香蒿
【处方名】:青蒿、香蒿、香青蒿、鳖血青蒿、白染艮等
处方中写青蒿、香蒿、香青蒿均指生青蒿。为原药去杂质,洗净阴干切段入药者。
, 百拇医药
鳖血青蒿为净青蒿用鳖血拌匀,稍闷,再用文火炒干入药者。
【商品名】: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全草。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等地。
黄花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以上商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香气浓郁者为佳。
牡蒿:为菊科植物牡蒿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在江苏、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此非青蒿正品。
【药用部位】:以上植物的根(青蒿根)、果实(青蒿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青蒿分布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浙江、福建、广东等地。②黄花蒿分布遍及全国。
, http://www.100md.com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季开花前,选茎叶色青者,割取地上部分,阴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Artemisiae 原植物①青蒿 ArtemisiaapiaceaHance,②黄花蒿ArtemisiaannuaL.,同属:①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及滨蒿 A. ScopariaWaldst.EtKitaib.②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Thunb.
【炮制方法】: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考 证】:出自《神农本草经》;①陶弘景:“草蒿,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 ②《蜀本草》:“《图经》云,青蒿叶似茵陈蒿而背不白,高四尺许,四月、五月采苗,日干,江东人呼为卂蒿,为其臭似卂 北人呼为青蒿。”③《本草图经》:“青蒿,今处处有之。春生苗叶,至夏高三、五尺,秋后开细淡黄花,花下便结子,如粟米大,八、九月间采子,阴干。根、茎、子、叶并入药用,干者炙作饮香尤佳。”④《梦溪笔谈》:“蒿之类至多。如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之间,时有一两株,迥然青色,土人谓之香蒿,茎叶与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绿,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秋,余蒿并黄,此蒿独青,气稍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为胜。”⑤《本草蒙筌》:“按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人每诵之,只疑两药一种,因分老嫩而异名也,殊不知叶虽近似,种却不同。草蒿叶背面俱青,且结花实;茵陈叶面青背白,花实全无。况遇寒冬,尤大差异,茵陈茎于不雕,至春复旧干上发叶,因干陈老,故名茵陈;草蒿茎干俱雕,至春再从根下起苗,如草重出,乃名草蒿。发旧干者三月可采,产新苗者,四月才成,是指采从先后为云,非以苗分老嫩为说也。”⑥《纲目》:“青蒿二月生苗,茎粗如指而肥软,茎叶色并深青,其叶微似茵陈,而面背俱青,其根白硬;七、八月间开细黄花,颇香;结实大如麻子,中有细子。”
, 百拇医药
【生药材鉴定】:①青蒿的干燥全草,长约60~90厘米。茎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纵向的沟纹及棱线,全体无毛,质轻,易折断,断面呈纤维状,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叶片部分脱落,残存的叶皱缩卷曲,绿褐色,质脆易碎。气香,味微苦。以质嫩、色绿、气清香者为佳。②黄花蒿的干燥全草详“黄花蒿”条。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此外,部分地区习惯作青蒿使用的,尚有下列几种:①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及滨蒿 A. ScopariaWaldst.EtKitaib.的老枝,前者使用于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地;后者使用于东北地区。参见“茵陈蒿”条。②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Thunb.的全草,在江苏、上海、四川等地使用。参见“牡蒿”条。
【中药化学成分】:青蒿含有苦味质、挥发油和青蒿碱(Abrota-nine)、维生素 A 。挥发油成分有B一波旁老鹳草烯(β一Bourbonene)、乙酸金合欢酯(Farnesylacetate)、石竹烯(Caryophyllene)、B一律草烯(B一Humulene)、ε一毕澄茄烯(ε一Cadinene)、δ一毕澄茄烯δ一Cadinene)、a一蒎烯(a一Pinene)、β一蒎烯(B一Pinene)、莰烯(Camphene)、柠檬烯(Limonene)、1,8一桉叶素(1,8一Ci-neole)、蛔蒿酮(Artemisiaketone)、 a一侧柏酮(a一Thujone)、古巴烯(Copaene)和 r-毕澄茄烯(r一Cadinene)。本品含有一种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脂-青蒿素。还分离出青蒿甲素和青蒿乙素。后者即已知半萜内脂( arteannuin B)。青蒿叶中青蒿素的含量,嫩叶高于老叶。开花期为含量最高的转折点。储存过程中青蒿素的含量逐渐降低。全草含挥发油0.3%-0.5%,油中含青蒿酮(artemisiaketone)、异青蒿酮(isoartemisia ketone)及月桂烯(myrcene)、苧烯(limonene)、桉油精、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α-蒎烯(α-pinene)、茨烯(camphene)、樟脑、β-甜没药烯(β-bisabolene)、γ-杜松油烯(γ-cadinene)、annulid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古巴烯(copaene)、异缬草酸苄酯(benzylisovalerate)、三甲基双环庚烯[3,7,7-trimethylibicyclo(3,1,1)-2-heptene]。并分离得到青蒿素(arteannuin)、青蒿酸、青蒿甲素、氢化青蒿素、青蒿乙素(黄花蒿内酯B)、香豆素及豆甾醇。此外,从其水溶性母液中还分离出两种香豆素和三种黄酮成分,已鉴定为莨菪亭和香豆素,以及3,5-二羟-6,7,3′,4′-四甲氧基黄酮,3,5,3′-三羟基-6,7, 4′-三甲氧基黄酮和青蒿黄素(artemetin)。
【中药化学鉴定】:取本品5g,加无水乙醇20ml温浸滤过,提取液5ml,加碱性羟胺试液3ml(12.5%盐酸羟胺甲醇溶液和12.5%氢氧化钠甲醇溶液等量混合),在水浴上回流5min,放冷,加高氯酸铁试液(5g高氯酸铁溶于10ml水和10ml 70%高氯酸中,用无水乙醇稀释成100ml即得),生成紫红色络物。, 百拇医药( 中药网)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