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47180
药企再次联手抵制药品招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8日 《北京现代商报》 2004.11.18
     今年春天以来,药品招标喊停声音一直没有断过。11月初,全国各大药业厂家代表和国家卫生部法律顾问、中国卫生法学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负责人齐聚重庆,在当天举行的国内首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研讨会上,与会者异口同声讨伐已开展了5年之久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招标不但没有降低虚高的药价,反而让企业负担越来越重,招标有违初衷,没有必要继续实行。 药企:

    不堪重负


    在重庆当日举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研讨会上,西南药业、哈药集团等全国重量级药企的代表轮流发言,历数招标弊端。

    西南药业的代表提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加大了企业成本和负担,降低了企业利润,使得企业开发新产品缺少资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而西南药业董事长陈吉庆在最近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愤言:“药品招标,企业不堪重负!”据了解,西南药业作为重庆一家上市医药企业,常年生产400多种药品,由于招标所需的资料繁冗,仅一种药品就需要相关资料50多份,为此公司不得不专门成立招标科来应对。
, 百拇医药
    哈药集团负责人也叫苦不迭。以前与医院面对面,进药很单纯,除了给医生的“开单费”外,企业没有更多的负担。实行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后,药企的负担大大加重。他说,为了应付集中招标,厂里专门组织了25人的班子,由于产品品种多,而每个剂型都要填招标书,五年来,用坏了五台复印机,每年仅拉A4的复印纸就要东风大货车整整一车。

    招标给企业的现金流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位药企老总在会上算了一笔账:他们企业在全国有2500个供货单位,若全部实行招标,仅保证金就需要1个亿;如果3个产品有幸中标,还需要履约保证金7500万元,再加上交销售额的1%-2%的中标管理费,还要添上700万-1000万元,3项相加,需要2个亿。

    集中招标采购中的价格战也让企业深受其害。据重庆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副会长刘群介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的一些非正常手段,使很多家生产企业共同生产的、本来价格就很低廉的普通药品在竞标中低于成本价投标,使其价格在竞标中偏离价值本身,生产企业无利可图,只好停产、转产,造成市场上普通药品的短缺,也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而企业用不正当手段恶性竞争的结果是,用低劣的原料,不讲成本地制作药品,一心只以低价或新产品中标。由此,企业利润大大降低。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药企的利润空间已由2002年的9%下降到1%-3%。利润低、投入少,没有研发能力成了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瓶颈。
, 百拇医药
    协会:

    “上书”请停不了了之


    对于药企的喊停呼声,药品招标的主管部门一直没有任何正面的回应。

    今年4月,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方医药行业协会的13家协会负责人,联名致函国务院主管领导,历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弊端和对药品生产企业的不利影响,要求终止已经实施5年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5月26日,国务院纠风办与国家卫生部又召集13家医药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十几家药品生产企业在北京召开会议。据说讨论的结果是,与会者“90%以上同意停止招标”。但是,这次声势浩大的上书行动最终不了了之。

    据说,某地负责招标工作的官方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愿评说这次事件,只表示这是“一些在药品集中招标中落标的药厂搞的”。
, http://www.100md.com
    事实上,很多落标企业都认为招标中有太多的人为因素,中标的、老百姓能用到的不一定是好药,比如有的医院还在使用毒副作用比较大的一代头孢。而他们自己开发研制的常用药又不一定能中标。

    医院:

    招不招标无所谓


    卫生部的一份统计信息显示:2003年,卫生部对4800个医院的统计表明,每家医院的平均药品收入为1733.8万元,其中卫生部属医院平均药品收入为22233.9万元;同年,二者的药品支出分别为1479.3万元、18803.8万元。而2002年,平均每家医院的药品收入为1616.2万元,卫生部属医院药品的平均收入为19765.9万元;同年,药品支出分别为1412.0万元、16973.8万元。

    抛开药品上涨的自然因素,以上数据显示,2003年平均每家医院的药品收入较2002年增加了117.6万元,卫生部属医院增加了2468万元;而同期二者的药品支出仅增加了67.3万元、1830万元。
, 百拇医药
    无论是数据显示,还是实际情况,医院都是集中招标的受益者,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说法。长期以来,由于财政补贴不足,特别是“医药不分业”的陈旧医疗体制弊端,医院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卖药”。业内观点认为,目前这种状况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所造成的,医院也有自己的难处。他说,目前医院已“断奶”,国家除了拨钱给退休职工外,在职职工的收入和医院的基础发展、设备投入,全靠医院自己找,医院到哪里找,只有向市场找。因此在进药时,医院当然会更多地选择那些利润空间大的药品。例如:同一种注射液,批发商1.5元就可以供货,而医院中标进价竟然高达13.46元;同一种名为“诺雪健”的葛根素注射液,市场批发商供价为47.58元,而中标进货价格高达127元。在此基础上,医院将加价15%卖给病人。即以上两种药品到病人手中的时候,市场批发价仅为1.5元、47.58元的药品,就成了15.5元、146.05元。

    患者:

    招标让利都让给谁了

, 百拇医药
    来自官方的数据一再说,招标5年,共节省医药费多少多少亿元。看病越来越贵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花几百块钱治个普通的感冒发烧,已不是什么新闻了。记者的一位朋友曾因重感冒去崇文区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在简单问了几句病情之后,即开了两盒头孢类抗生素,一划价一共180元,于是他回来请医生再修改一下处方,但医生冷淡的说:“只有这种,要不要随便。”

    据重庆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副会长刘群介绍,药品集中招标中的一些非正常手段,使一些生产厂家少的或独家生产的品种在竞标中以高价中标。加之招标代理机构在制定的评标标准中,为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以及单独定价品种制定特殊标准,使得这一类药也以高价中标。而原医疗机构使用的很多药品品种由于投标价低,医疗机构和医院停止使用。这样一来,医院就很难再看到那些低价药了。高价药降不下来,低价药没法降,或没人生产、没人开方,老百姓用的药自然是价格越来越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界人士说,药价降不下来,是由于除了患者以外,负责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各个部门没有一个真心愿意降价。很简单,价格降了,差价少了,回扣的空间也小了。一医院负责人也坦言,在目前的情况下,医院要真正让利也很难。

    由此看来,不管医药企业有多大的苦衷,它最终还可以设法与医疗机构在集中招标的制度安排下,达成新的利益均衡。不管医院有多少无奈,它终究是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受益者之一,而患者作为医药产品的终端消费人群,无任何发言权。, 百拇医药((宗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