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2367
药后驾车首次亮起红灯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29日 中华女性网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近年来,药后驾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未服药正常状态下开车的司机高出许多倍。事实证明,服药后驾车已成为当今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今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正式实施。与过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有一些不同,该法在第二十二条中规定,“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驶机动车”。第一次为“药后驾车”亮起了红灯。

    不少“的哥”不知药后驾车新法规

    加拿大在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中发现,约有18%的司机,也就是370万人,在服用成药或医生处方药物后驾车,他们并不知道服用一般药物如感冒药也能妨碍个人神志的清醒程度。那么在我国情况又是如何呢?

    记者在街头采访了几位“的哥”。其中一位说知道一点,比如吃感冒药后会产生昏昏沉沉的感觉,但从来没有人提醒过他,驾车前应避免服用这类药物。另几位司机从未想到过,也未接触过这一类话题。甚至有一位“的哥”和记者开玩笑说:“反正这又查不出来,再困我也得开车呀,找根火柴棍把眼皮支起来不就行了,要不份子钱我找谁要啊!”还有一位“的哥”这样说:“我身子骨特别好,从没吃过药,这和我没关系。”但几位“的哥”均表示,如真的感觉困了、累了或不舒服都会停车小憩一会儿。
, http://www.100md.com
    随后记者又在加油站采访了几位拥有私家车的白领,他们均称对药后驾车有危险略知一、二。但具体到服用哪些药物以后驾车算违法,并不清楚。只是都知道感冒药有嗜睡作用,服用后不宜驾车。并告诉记者许多药品说明书上已有很清楚地表明,一般不会拿生命开玩笑。

    其中有一位还真有过切身感受。王先生开车到今年已有7年了,去年冬天他正在北京二环路上行驶时,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感觉头晕、眼睛也开始发虚、发花,终于在二环路的出口处顶了前车的保险杠。虽然没出什么大事,可这一身冷汗真让他后怕。后来和一位做医生的朋友聊起此事,他才回忆起,因为前天夜里有点着凉,出门前吃了几片感冒药,没想到,问题就出在这几片感冒药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他们对已出台新法规一事并不知晓。

    被禁药品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提到的精神类和麻醉类药物到底是指哪些药物呢?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第六医院药剂科张志贞主任。张主任告诉记者,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具有中枢镇痛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
, 百拇医药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精神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兴奋剂,抑制剂和致幻剂等,共119种药品。

    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苯丙胺类(冰毒)、MDA(摇头丸)、可卡因、咖啡因等。

    抑制剂常见的有巴比妥类,苯二氮类和非巴比妥类。

    致幻剂是指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感觉和情绪上的变化,对时间和空间产生错觉、幻觉直至导致自我歪曲、妄想和思维分裂的天然致幻剂——致幻蘑菇菌等;人工合成的致幻剂——二甲基色胺、麦角酰二乙胺等。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公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属于我国麻醉药品管制范围的包括可卡因类、大麻类和合成麻醉药类及卫生部指定的其他易成瘾癖的药品、药用原植物及其制剂等,共118种药品。
, 百拇医药
    以上这几种药是药后驾车危害最大的,我国《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对精神药和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办法,进行管制,虽然这些药是医院常用药,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很难接触到的。

    由此看出药后驾车中,最常服用的药物是占造成事故率72%的抗组胺类药物。王先生吃的感冒药就是其中一种。

    感冒药对驾车的危害

    抗组胺药具有组织感受器阻断效果,用来治疗感冒症状如鼻塞、流鼻水、打喷嚏,有防止皮肤瘙痒的效果。按照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分类,抗组胺类药物有镇静作用和无镇静作用两大类。有镇静作用的包括西替利嗪、扑尔敏等,无镇静作用的包括开瑞坦等。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报告披露了服用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对驾驶行为有损害。日本汽车研究所的医学特性研究曾进行过服用感冒药两倍剂量后,4个人分别驾驶200公里的测试,其中1个人,将树木错看成汽车而紧急刹车,另外3个人也开得极不安稳。这4个人中,有两个人开车时打盹,服药4—5分钟后,每个人都开始出现半睡眠状态。据资料显示,加拿大的安大略省一年发生的401起致命的交通事故中,有12起与驾驶员服用过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类药物有关。
, 百拇医药
    如果说驾车人对药后驾车的危害认识不够,那么新交通法规出台后,交警执行情况又是如何呢?在北京北二环路上,记者在几个大的交通路口,采访了正在值勤的交警。当记者问道,是否了解新法规出台后有两类药物服用后禁止驾车?他们表示已知道。那么在值勤时如果看到某辆车行驶摇摇晃晃状如“醉汉”时,是否会考虑到可能是药后驾车。有一名交警说:因为没有像检测酒后驾车那样方便的仪器,能准确查出是否药后驾车,所以拦截下来也一般不会问这方面问题。另一位交警笑称:我总不能看到行驶有问题的车,上去就问人家:“你是不是吃药了?那司机肯定以为我在拐弯骂人呢。”

    在采访时张主任对记者说:如果需要吃药就说明病了,作为病人,本身就已不适合开车,更不应该吃点药顶一下,继续开车。如果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带病开车就是对别人生命的蔑视。如果因为警察查不出来就忽视了安全第一,就更是拿生命来当儿戏。可见,司机的自觉是最重要的。

    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眼神经、耳神经可能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驾驶人员应牢记以下用药之道:到零售药店购药时应请教药店执业药师,以取得他们的用药指导;去医院看病时,主动告诉医生你是自己驾车,请他在开处方时尽量避开对驾驶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认真仔细看清楚药品说明书后再服药;服药期间好好休息,不要开车,如出现异常情况,尽可能去医院请教医生,不要勉强开车,以免发生行车事故。(钟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