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古为今用
高秉谔 焦爱兰
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阐发、应用“法于阴阳”的养生之道,并有常人可以活到120岁的预言。这一预言与当今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的结论相一致,但时间却相差2000余年,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医学保健养生学上的奇迹。
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难以想象古人是从何时何地开始注意到养生保健这一不解之谜的。但从现代多方位、多领域的研究中,我们仅仅粗略了解到:自我国春秋战国到秦汉这一时期的医学家们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这部巨著深入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解剖、经络和预防疾病的原则,并一直指导着近2000年来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的实践。其中“法于阴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长寿之道,对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广大人民的养生保健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这是养生长寿的总纲。说明了解保健长寿的养生之人,知道取法于阴阳规律的道理,明白许许多多的养生保健的方法。人们生活在世间阴阳千变万化之中,必须顺从于阴阳的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人们所处的地理、气候、季节、经济、人际、社会等不同的环境。只有适宜于这些变化了的环境,才能使人们达到机体内部和外部阴阳双方消长对立的统一(平衡),从而保证了人的健康长寿。
2.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古人用顺应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调养神志,不仅作为预防疾病的方法,而且也是预防未病的养生准则。通过这种方法保养身体达到长期健康。
《丹溪心法》:“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蓄秀之夏,以之缓形无怒而遂其志,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与鸡俱兴于容平之秋,必待日光于闭藏之冬,以之敛神匿志而私其意,以之食温食热而养其阴,圣人秋冬治未病着如此。”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即人们应该在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春季,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在万物生长茂盛的繁荣夏季,早一点起床,晚一点睡觉,根据春夏季节的气候特点,要静缓形体,不动怒,使人的心情舒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以保养人体的阳气;人们在万物成熟的秋季,要在五更鸡鸣时起床,在万物隐藏的冬季,要稍晚一点起床,根据秋冬两季的气候特点,要收敛神气,蓄藏意志,适当吃些温补性的食物,使人们的精神饱满,以保养人体的阴精。只要人们的阳气旺,阴精盛,就会身体康健,延年益寿。
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记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兴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这显然是古人养生的又一方法。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规律,包括饮食种类的搭配、饮食的量、饮食的次数都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适当而又适量。不可饥饱无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要求人们睡觉起居也要按规律行事,不能过于劳累,不作分外之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力的充沛和精神的旺盛,才能健康长寿,即“形兴神俱,度百岁乃去”。这里要指出,古人所说百岁不是指100岁,而是120岁。告诫人们只要遵循这个法则,就可以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如果违背上述原则,相反“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这是古人对当时人们的忠告,也应该看作是对当今人们的规劝。起居、饮食、饮酒的毫无节制,不仅损伤脾胃,也容易耗精伤神,久而久之,百病乃生,不可能健康长寿,反而会半百而衰。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现象仍屡见不鲜。其原因可能缺乏这方面的养生保健的科学知识;也可能不相信古人的养生之道的现实意义;还可能不甚懂得这些养生保健的朴素的科学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是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段文字明确地告诉人们,明达事理的人,不主张人已经发病以后才治疗,而是要在未发病以前进行预防;不要在已经混乱之后才讲求治乱,而是要在未乱之前进行防范。恳切地要求人们注重养生,在没有患病之前进行预防。体现了古人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预防医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在这种理论体系指导下,创造、丰富、总结了养生防病的许多方法,并不断指导着近2000年来我国人民的养生、防病、治病的临床工作,这些都为后人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根据。我们现在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应该说属于借鉴于古人这种防治思想的体现。
综上所述,前人养生之道意义深远,方法颇多,内容包罗万象。既有饮食、起居、养精、益神之法,也有养阴、藏精、补气、固脱之方。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法则,顺应阴阳的变化,作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我们就会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体康身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 高秉谔 焦爱兰)
濞e洠鍓濇导鍛閸涱剛杩旈柛娆忓€介埀顒€鍠涚槐婵囩▔瀹ュ棛鈧垶骞嬮幇顏呭床濞达絾娲戠粻锝咁嚈妤︽鍞撮柕鍡曠劍鐢綊鎳¢幇顓炵仐闁圭ǹ娲ょ槐鈺呭Υ閸屾稒鐎紒鏃傚Х婢ф寮堕崘銊ф剑濞存粌楠哥敮顐︽媼濡炲墽绋婇柡澶婂暕濮瑰鏁嶅畝鍐仧闁诡喓鍔忛缁樼▔閻戞﹩鍔冮柡鍌氭矗缁楀鈧绮忛~锕傚绩鐠鸿櫣绉垮〒姘☉閵囧洨鈧娉涢崢銈囨嫻瑜版帗顫夐悹鍥︾串缁辨繄鎷犻悜钘変粡濞寸姾鍩栭崹銊╂偨娴e啰妯堥梺顐f皑閻擄繝骞嬮幋婊勭拨闁挎稑鏈崹婊勭椤掍焦鏆柛鎺嶅嵆閳ь剚姘ㄩ悡锟犲触鎼搭垳绀夊ù鍏兼皑閻濇盯宕¢崘鑼闁诡喓鍔庡▓鎴炴媴濠婂啯鎯傚ù鐘插濠€鎵磾閹寸姷褰查柛鎺斿█濞呭酣濡撮敓锟�高秉谔 焦爱兰
两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阐发、应用“法于阴阳”的养生之道,并有常人可以活到120岁的预言。这一预言与当今科学家们的科研成果的结论相一致,但时间却相差2000余年,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医学保健养生学上的奇迹。
由于历史的久远,我们难以想象古人是从何时何地开始注意到养生保健这一不解之谜的。但从现代多方位、多领域的研究中,我们仅仅粗略了解到:自我国春秋战国到秦汉这一时期的医学家们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撰写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这部巨著深入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解剖、经络和预防疾病的原则,并一直指导着近2000年来我国人民医疗保健的实践。其中“法于阴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长寿之道,对当今我国,乃至世界广大人民的养生保健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这是养生长寿的总纲。说明了解保健长寿的养生之人,知道取法于阴阳规律的道理,明白许许多多的养生保健的方法。人们生活在世间阴阳千变万化之中,必须顺从于阴阳的不断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人们所处的地理、气候、季节、经济、人际、社会等不同的环境。只有适宜于这些变化了的环境,才能使人们达到机体内部和外部阴阳双方消长对立的统一(平衡),从而保证了人的健康长寿。
2.和于阴阳,调于四时 古人用顺应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调养神志,不仅作为预防疾病的方法,而且也是预防未病的养生准则。通过这种方法保养身体达到长期健康。
《丹溪心法》:“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蓄秀之夏,以之缓形无怒而遂其志,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与鸡俱兴于容平之秋,必待日光于闭藏之冬,以之敛神匿志而私其意,以之食温食热而养其阴,圣人秋冬治未病着如此。”这段文字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即人们应该在万物萌发、推陈出新的春季,晚一点睡觉,早一点起床。在万物生长茂盛的繁荣夏季,早一点起床,晚一点睡觉,根据春夏季节的气候特点,要静缓形体,不动怒,使人的心情舒畅,应以清淡食物为主,以保养人体的阳气;人们在万物成熟的秋季,要在五更鸡鸣时起床,在万物隐藏的冬季,要稍晚一点起床,根据秋冬两季的气候特点,要收敛神气,蓄藏意志,适当吃些温补性的食物,使人们的精神饱满,以保养人体的阴精。只要人们的阳气旺,阴精盛,就会身体康健,延年益寿。
3.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记载:“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兴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这显然是古人养生的又一方法。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规律,包括饮食种类的搭配、饮食的量、饮食的次数都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适当而又适量。不可饥饱无度。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要求人们睡觉起居也要按规律行事,不能过于劳累,不作分外之事。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精力的充沛和精神的旺盛,才能健康长寿,即“形兴神俱,度百岁乃去”。这里要指出,古人所说百岁不是指100岁,而是120岁。告诫人们只要遵循这个法则,就可以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如果违背上述原则,相反“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这是古人对当时人们的忠告,也应该看作是对当今人们的规劝。起居、饮食、饮酒的毫无节制,不仅损伤脾胃,也容易耗精伤神,久而久之,百病乃生,不可能健康长寿,反而会半百而衰。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现象仍屡见不鲜。其原因可能缺乏这方面的养生保健的科学知识;也可能不相信古人的养生之道的现实意义;还可能不甚懂得这些养生保健的朴素的科学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是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段文字明确地告诉人们,明达事理的人,不主张人已经发病以后才治疗,而是要在未发病以前进行预防;不要在已经混乱之后才讲求治乱,而是要在未乱之前进行防范。恳切地要求人们注重养生,在没有患病之前进行预防。体现了古人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预防医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在这种理论体系指导下,创造、丰富、总结了养生防病的许多方法,并不断指导着近2000年来我国人民的养生、防病、治病的临床工作,这些都为后人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根据。我们现在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应该说属于借鉴于古人这种防治思想的体现。
综上所述,前人养生之道意义深远,方法颇多,内容包罗万象。既有饮食、起居、养精、益神之法,也有养阴、藏精、补气、固脱之方。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遵循这些法则,顺应阴阳的变化,作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我们就会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达到体康身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 高秉谔 焦爱兰)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闁规亽鍔岄悺銊х磼濞嗘劖绠欓柛娆欐嫹
闁告梻濮撮崣鍡涘绩閹増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