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心理护理 > 脑死亡
编号:10542768
天堂通行证:脑死亡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30日
     无论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刘海若,还是巴勒斯坦解放阵线主席阿拉法特……在生死悠关时刻,一个令人扑朔迷离的名词——脑死亡,都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脑死亡,现已成为一张“天堂通行证”,即确定人生命是否已经或应该停止的标准。但如何解释及判定脑死亡,却令世界各国著名学者历经半个世纪争论不休。

    如何解读这个深奥的生死“分界线”?日前,在第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上,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春盛的详细讲解,并对记者进行了“专题导读”。

    是否死亡?基本观念被动摇

    千百年来,根据呼吸、心跳停止判定死亡的观念,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但是,自从呼吸机广泛用于临床以来,这一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因为,机械通气能使病人较长时间地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以及其他脏器血液供应,但是由于颅内压超过脑灌注压使脑循环处于停止状态,这时尽管呼吸及心脏功能维持,但脑功能已丧失且不可回逆,从而出现了死亡的另一个定义——脑死亡。

    李春盛介绍了这一重要历史开端,他说:“1956年,两位欧洲国家医生使用当时的人工呼吸装置抢救了6例致死性颅内病变的病人。当时,病人已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血压降低、多尿、低温,在插管后,病人的生命在机械通气下维持了2~26天心跳才停止。但是,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动脉血管造影显示病人脑内无血流,其后的尸检发现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脑软化,其中一例机械通气26天的死者大脑已全部破坏,呈‘粥样’自溶,被病理学家称之为‘呼吸器脑’。数月后,法国学者首次提出脑死亡概念,当时命名为‘超昏迷’。”这是人类首次以神经学标准定义死亡。对于脑死亡的概念,这些学者们强调脑电图等电位即脑电波消失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解释及判定脑死亡?这一世界性科学争论也自此开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