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物的应用误区
误区1 单纯依赖药物,忽视饮食和药物治疗
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药物治疗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则,药物作用将大打折扣。有些病人对此不太了解,认为只要把药用上了,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误区2 单凭症状估计病情
有些糖尿病友习惯于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临床上,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误区3 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同一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机理是相同的,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副作用而不是降糖效果。诸如“优降糖+糖适平”即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误区4 只吃药,不复查
此乃糖尿病人的大忌。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等)药效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5 认为中医中药能根治糖尿病
, 百拇医药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的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至于广告、媒体中宣称的中药能根治糖尿病,纯属无稽之谈,切勿轻信。
误区6 矫枉过正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采取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误区7 擅自停药
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病人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此时,再用原来的药量就不够了,而需要增大剂量甚至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治疗,这样不但身体受到损害,而且医疗开支进一步增大,实在得不偿失。
, 百拇医药
误区8 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它药或与其它药联用。
误区9 完全凭自我感觉或尿糖来调整用药
这是不对的,因为血糖高低与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主要见于肾糖阈增高的病人)。因此,降糖药物的剂量调整主要应根据血糖,同时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必须注意,每次调整药物剂量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 百拇医药
误区10 过分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有人认为长期口服药物会损害肝、肾功能,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服用,应该是安全的,由于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而失活,并经过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状况会影响病人对治疗的反应。一般说来,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存在药物排泄障碍,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缓慢积聚会加重肝肾负担,影响肝肾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须格外慎重。
误区11 服药次序颠倒
根据药物起效快慢不同,磺脲类药物(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诺和龙由于起效快,可在餐前即服,这样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的降糖作用;β-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好;双胍类药物最好餐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反之,服药次序颠倒不但疗效降低,且易出现胃肠不适等症状。另外,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用药次数。口服降糖药有长效、中效、短效之分,长效制剂(格列美脲、瑞易宁、优降糖),每日服用1~2次即可,中、短效制剂(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每日需服2~3次。
, http://www.100md.com
误区12 东施效颦、人云也云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你也适用。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人,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同样,吃药也不能跟着广告走。有一位1型糖尿病人看广告介绍某中医诊所用祖传中药根治糖尿病,便信以为真,于是停掉胰岛素光服中药,结果次日便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昏迷”,多亏抢救及时才没搭上一条命。
误区13 惧怕使用胰岛素形成“依赖”
许多病人害怕打上胰岛素会形成“依赖”。事实上,任何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它是我们体内新陈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所必须的一种生理激素,至于病人是否需要补充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如果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衰竭,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倘若患者的β-细胞尚有功能,就是用了胰岛素,等到胰岛细胞得到休息及一定程度的恢复,血糖稳定以后,仍可停掉胰岛素改为口服药。由此可见,用与不用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病情,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岛素就会变成胰岛素依赖”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需要综合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药物治疗只有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起到良好的降糖效果,否则,药物作用将大打折扣。有些病人对此不太了解,认为只要把药用上了,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
误区2 单凭症状估计病情
有些糖尿病友习惯于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许多2型糖尿病人自觉症状不太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感觉上差不太多,于是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临床上,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人,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 http://www.100md.com 误区3 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同一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机理是相同的,原则上不宜联用。倘若两种同类药物联用,可能会引起彼此间竞争性抑制而“两败俱伤”,结果是增加了副作用而不是降糖效果。诸如“优降糖+糖适平”即属此类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误区4 只吃药,不复查
此乃糖尿病人的大忌。化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等)药效逐渐下降,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原因就在于此。
误区5 认为中医中药能根治糖尿病
, 百拇医药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的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至于广告、媒体中宣称的中药能根治糖尿病,纯属无稽之谈,切勿轻信。
误区6 矫枉过正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采取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误区7 擅自停药
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病人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此时,再用原来的药量就不够了,而需要增大剂量甚至要多种降糖药联合治疗,这样不但身体受到损害,而且医疗开支进一步增大,实在得不偿失。
, 百拇医药
误区8 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它药或与其它药联用。
误区9 完全凭自我感觉或尿糖来调整用药
这是不对的,因为血糖高低与症状轻重或尿糖多少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血糖很高,却未必有自觉症状,甚至尿糖也可以不高(主要见于肾糖阈增高的病人)。因此,降糖药物的剂量调整主要应根据血糖,同时要注意排除某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血糖变化。必须注意,每次调整药物剂量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免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 百拇医药
误区10 过分害怕药物的副作用
有人认为长期口服药物会损害肝、肾功能,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来说,只要不是长期过量服用,应该是安全的,由于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而失活,并经过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状况会影响病人对治疗的反应。一般说来,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存在药物排泄障碍,药物原形及代谢产物在体内缓慢积聚会加重肝肾负担,影响肝肾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须格外慎重。
误区11 服药次序颠倒
根据药物起效快慢不同,磺脲类药物(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最好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诺和龙由于起效快,可在餐前即服,这样更有利于充分发挥药物的降糖作用;β-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好;双胍类药物最好餐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反之,服药次序颠倒不但疗效降低,且易出现胃肠不适等症状。另外,要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决定用药次数。口服降糖药有长效、中效、短效之分,长效制剂(格列美脲、瑞易宁、优降糖),每日服用1~2次即可,中、短效制剂(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每日需服2~3次。
, http://www.100md.com
误区12 东施效颦、人云也云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别人用着好的药未必你也适用。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人,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买来服用后不久,导致肾损害加重并出现了“乳酸酸中毒昏迷”。同样,吃药也不能跟着广告走。有一位1型糖尿病人看广告介绍某中医诊所用祖传中药根治糖尿病,便信以为真,于是停掉胰岛素光服中药,结果次日便出现了“酮症酸中毒昏迷”,多亏抢救及时才没搭上一条命。
误区13 惧怕使用胰岛素形成“依赖”
许多病人害怕打上胰岛素会形成“依赖”。事实上,任何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它是我们体内新陈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所必须的一种生理激素,至于病人是否需要补充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水平,如果胰岛β-细胞功能完全衰竭,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倘若患者的β-细胞尚有功能,就是用了胰岛素,等到胰岛细胞得到休息及一定程度的恢复,血糖稳定以后,仍可停掉胰岛素改为口服药。由此可见,用与不用胰岛素完全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病情,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岛素就会变成胰岛素依赖”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