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49277
人体抵御重大疾病有了“新哨兵”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30日 《当代健康报》 2004.12.30
     新成果简介

    人体抵御重大疾病侵袭的“新哨兵”———新树突状细胞亚群,已经被我国科学家发现。

    由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曹雪涛领衔的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经过多年攻关,发现了一种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和独特调节作用的新型细胞群体———新树突状细胞亚群。

    这一发现,对与免疫相关性的疾病如癌症、肝炎、糖尿病等的防治以及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提出了新思路。

    专家背景

    曹雪涛,26岁硕士毕业时因论文水平高,答辩委员会专家一致建议提前授予他博士学位;28岁他再度被破格由讲师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5岁他作为国际免疫学术会议执行主席,主持高水平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 百拇医药
    他把理想和追求根植于祖国沃土,为振兴祖国的医学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祖国和人民的一次次褒奖: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首届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上海十大科技精英、全国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9年4月23日,他作为全军刻苦钻研科技知识青年标兵,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同志的亲切接见……

    专家档案

    曹雪涛,1964年生于山东济南,医学博士,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免疫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11届国家十大杰出青年,国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五”863计划生物技术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具有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青年科协副主席等多项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树突状细胞为重点的基础免疫学和新基因的发现及免疫新分子功能的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基因工程细胞因子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与纯化、生物学功能研究。在国内完成的工作在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67篇,主编专著3部,并应邀参加了国外专著Gene Therapy的编写,是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973免疫学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负责人。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共5项,以第一申请人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6项。研制的3种生物高技术产品已试用于临床(其中2种已获国家新药证书)。20余次应邀赴美、德、日、法等作专题学术报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
, http://www.100md.com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曹雪涛教授颇有感触地说:他和他的团队从事树突状细胞的系统研究已有10年,这一课题历时6年,其成果得到了国际免疫学领域权威的认可和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文章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没几天便不断有美国大学发来电子邮件,要求将这一发现设为实验室本周学术讨论主题。

    树突状细胞,人体免疫系统的哨兵

    据曹雪涛教授介绍,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树根形状的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控制者,当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侵袭或体内有细胞发生恶变时,树突状细胞很快即能获知这些信息,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免疫系统,并将病原微生物或恶变细胞从体内清除出去。

    由于树突状细胞在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的这种关键作用,近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免疫学界乃至整个生物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已经成为某些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也成为其它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等治疗的希望所在。
, http://www.100md.com
    新发现突破传统免疫观念

    树突状细胞被称为人体免疫系统的“哨兵”,在机体抵御或防御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曹教授说,这次新发现的细胞群体是一种新的树突状细胞亚群,与常规树突状细胞激活免疫功能不同的是,新型细胞可以抑制免疫功能,而且发现成熟树突状细胞可以在免疫微环境中进一步增殖和分化。

    新“兵种”擅长抑制免疫

    曹雪涛教授特别解释了新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工作机制和应用价值。细胞亚群就好比“哨兵”底下再细分的一个“兵种”,我们所熟悉的老“兵种”通常具有激活免疫功能的本领,传统免疫学理论认为“哨兵”成熟后就该“告老还乡”了。

    新研究则证实“哨兵”在免疫微环境中可以进一步增殖和分化,新“兵种”擅长的是截然相反的抑制免疫功能。免疫功能如被过度激活,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某类比较难治的糖尿病,也可能在器官移植中造成排异现象,此时就需要抑制免疫功能的细胞。另一方面,肿瘤等疾病之所以能“乘虚而入”,是因为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如能了解抑制的机制,进而解除抑制功能,便有望找到抗肿瘤的方法。为癌症、肝炎、糖尿病等的防治提出了新思路,曹教授最后谈到,应用相关成果治疗癌症已获批准进入临床试用。
, http://www.100md.com
    综合整理:尹红博

    曹雪涛自述:一切为了报效祖国

    1990年的深秋,临近博士毕业,我为赶写《白细胞介素2的基础与临床》一书累得口吐鲜血,住进医院。有一天,年近八旬的导师叶天星和师母相互搀扶着,拎着一篮子鸡蛋和滋补品走进了我的病房。

    导师是中国现代免疫学的先驱、一级教授。他气喘吁吁地走到我的床前,慈祥的目光盯着我足足有5分钟……那天,老师和我谈了很多很多。最后,他动情地说:“中国的科技上不去,不管你走到哪里,永远被人看不起!”

    老师不无痛苦地告诉我:“我一生有两件憾事:一是没能把免疫学科建成博士点;二是没争取到全军重点实验室。”“希望你能留下来,把这两件事办好。”那一刻,我哭了。我告诉导师:“我哪也不去……一定为您、为中国人争气!”

    1996年10月,妻子带着5岁的儿子远赴美国,这段时间也是教研室创业的关键阶段,我常常忙得连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一天,儿子突然发高烧,浑身发抖,妻子正在做实验,回不了家,只能托幼儿园阿姨帮忙照应,下班后看到儿子孤零零躺在幼儿园地板上,母子俩抱成一团泣不成声。深夜在电话里听到妻子的哭声,听到儿子“爸爸,你怎么不来看我”的责怪声,我不禁潸然泪下……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只承认创造,只推崇第一。学好科学知识,掌握先进技术,还不是我的最终目标;创造新知识,开辟新领域,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做贡献,才是我的毕生追求。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次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工作人员把胸牌上的PRC(中华人民共和国)错写成了RC(中华民国)。当时我们很愤怒,把牌子扔在了地上,拒绝佩戴。事后冷静地想一想,你的科研水平差,人家就轻视你,生气也没用,只有拿出属于自己的创新成果,才能争得到地位,赢得尊重。

    我深深懂得,叶教授把接力棒传给了我,老主任徐志工教授让位给我,不仅是权力更是责任。我十分珍惜教研室长期形成的好传统,身体力行,点滴做起,以此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志。新免疫楼装了一部电梯,我上下班从来不乘,这不是我抠门,确实是因为浪费不起,大楼每年维持费用几十万元,而电梯上下一趟就要用掉1度电。在我的带动下,教研室全体同志都自觉爬楼梯。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后来我发现,教研室的同志们也都养成了这个习惯。虽然我从未要求过大家,但是他们说:“生活在免疫学教研室,总感觉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着你,鞭策着你。”永远紧紧张张,永远忙忙碌碌,永远不知疲倦,这就是我们免疫学教研室共有的作风。

    对常人而言,“树突状细胞”只是一个难懂的名词,但对曹雪涛来说,这是个无垠的知识世界。他永远记着导师的话,为中国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