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 > 信息 > 正文
编号:10771839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0日 华夏医药健康网
     学术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而学术创新,既要体现在科技手段的更新上,更要体现在学术理念的更新上。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针灸医学仍然主要依据辨证论治、经络学说等传统针灸理论,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长期以来,一方面有不少疑难杂症运用传统针灸理论施治疗效不佳;另一方面,又有不少疗效卓著的取穴和施针方法难以用传统针灸理论解释,如针刺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对心脏早搏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以及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内关。同经穴位可以治疗他经病变,即使相隔很近的同经穴位,其穴性却大相径庭;又如主要采取相应部位取穴的腕踝针等“新针疗法”,虽在临床已运用多年,但从未将这种相应部位取穴法上升到应有的针灸理论高度来认识,而是仍然牵强附会地将其纳入经络学说的范畴。凡此种种,实际上只是把临床上的新经验,片面纳入到传统针灸理论的框架中去认识而已。由于针灸医学一直未能从古代的哲学思辨中解脱出来,未能有效突破传统针灸理论框架的束缚而发生质的突破,以致中国针灸长期停留在主观、片面的临床观察与总结上,或停留在局部的理论补充与修正上,对古代医学成就过多地停留在考古式探究和发掘式继承上。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在用针理念上所存在的这种人为自我禁锢,造成了针灸理论远远落后于临床实践的状况。这不但严重制约了中国针灸医学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到与现代医学的沟通和交流。

    由此可见,要实现针灸现代化,首先需要研究临床用针战略亦即临床用针理念;惟有从古代哲学思辨的论述中解脱出来,才能从根本上开创针灸医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