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42799
多建名医点少修名医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8日
     10年前,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建起了国医馆、名医馆,将当地一些名老中医召集在一起,开展临床门诊。既是名医,又有装修豪华的“馆”与之相陪衬,收费自是可观。近几年,内地一些城市也纷纷学习、效仿这种作法,相继建起名医馆,有的甚至把名医馆建成了当地的“形象工程”。近日就有医生投书本报,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 ——编者

    建立名医馆的初衷应该是更好地打造中医品牌,提高中医地位,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但实际上事与愿违,在有些地方,建造名医馆恰恰切断了中医药事业的命脉——脱离了广大普通群众。名医馆由于高投入,豪华装修,自然要高回报,高收费,这就将许多中低收入的普通病员阻挡在求医的门外。

    中医的诊病对象绝大部分是患慢性病、常见病的人群,这些病人病程长,复诊次数多,诊疗费大幅提高,他们就承受不起。离开了普通人群,自然使得名老中医接触疑难病例的机会减少,虽是名医也难免医术水平下降、退化。

    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医药,中医药事业深深地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可以说,离开群众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古代名医华佗一生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劳苦群众,这使他得以接触并医治了众多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时珍也是尝遍百草,步行乡间,博采众家之长才有《本草纲目》医著问世,他们都不是御医,都不是单为少数达官贵人,高收入人群看病的。
, http://www.100md.com
    有人讲,将当地名老中医集中在名医馆有利于他们彼此交流,切磋技艺,会诊疑难病人,提高医疗水平。事实上,这些名老中医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医疗、科研单位,各自有不同的工作安排,利用自己的机动时间来名医馆上几次门诊,看完门诊就走,彼此难于碰面,不可能坐在一起会诊病例;有的干脆就是冲着名医馆的高收入高回报来的,诊疗人次越多,收益越大,他也不愿意挤出时间来与他人切磋技艺。

    由于名医馆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也不可能定期组织名中医会诊,承接科研课题,开展新的工作,也就是说,进入名医馆,医生还是那个医生,理论也是原来那套理论,水平还是那个水平,还是那三寸脉枕,名医馆内既无中医古典书籍,也无现代化的科研实验室,既不可能对中医古典古籍进行挖掘整理,更不可能对中医药的经典方、经验方进行药理毒理分析及现代化研究……把应该大众化的东西,放入象牙塔中有利于它们的发展吗?“非典”肆虐的时候,中医研究院的许多名老中医、普通医务人员走出研究院,深入到病房进行中医诊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无论如何是在名医馆中办不到的。
, 百拇医药
    有人讲,高收费、高回报提高了名老中医的待遇,他们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和体现。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真正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报酬一直是社会和医务界渴求的事情,但这应从实际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有利于医药事业的发展出发。

    有人讲,名医馆收费高,嫌贵你可以到其他普通医院、诊所、诊室就医,何必一定要找名老中医呢?殊不知,疾病是不分贵贱的,人人都可得病,从总统到罪犯,从富人到乞丐都可能得病,都有要求得到比较好的医疗服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这应是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反过来讲,恰恰是广大一般人群中有许多疑难疾病,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脱离了这些人群也就错失了揭开奥秘之门的机会,医生也就变得平庸了。

    现在许多地方,包括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也有装修名医馆的想法,派人四处取经学习。笔者认为,名老中医应该多挤出一些时间深入社区蹲点,去求索,去总结,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工作多尽些力。名医“点”多一些,“馆”少一些为好! (作者为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健康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