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关注
编号:10786864
“E”时代的负产品:早衰了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19日 武汉晚报
     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手段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如手机、电脑的普及和泛滥,另一方面,“E”时代,人类也被种种弊端和残酷的竞争现实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负面影响日趋明显。

    早衰综合症

    “早衰综合症”是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常见的身心疾病,换句话说,早衰是一种非正常的亚健康状态。

    今年44岁的方先生,独自承包了一个建材市场的门面,小孩子正上初中,还有年老多病的双亲。父亲70岁,患有心脏病,母亲67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方某的妻子离异,由于要挣钱又要照顾家庭,精神压力过大,常休息不够,导致身心过劳。经年累月,常腰酸背痛、脸色不佳,头发脱落。虽然是40多岁的人,看起来却像50多岁。

    许多女性也出现早衰现象。女性更年期提前的现象明显,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徐小玉医生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个形象的解说,越是高知女性、高职位女性更年期更易提前,相反一些有健康生活状态的体力劳动者此症状并不明显。
, http://www.100md.com
    被电脑所伤

    电子产业的方兴未艾,使人类文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它又使人类面临着电磁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伤害。比如电脑操作时间长了,总觉得注意力难集中,而且常常感到头重重的或记忆力衰退,莫名的肩颈疼痛。这被确认为电磁辐射使然。一位经常头痛的女士告诉医生,她中午休息时喜欢趴在桌前睡觉,而且是把窗口屏幕关闭了的。医生告诉她,趴着睡觉的时候要记得把计算机关机,而不只是把屏幕关掉。因为只把屏幕关掉是无法杜绝辐射线的,而且趴着睡,头直接对着计算机,最受伤害的就是头部了。

    眼病患者猛增

    今年10月、11月,我市热门药品销售排行榜显示,眼药水之类的药品从原来不起眼的位置上升到第四至第五位的前列,这让药界人士大为震惊。

    长时期使用电脑,发手机短信,爱看电视的人,普遍患有干眼症,即容易眼干、眼红和眼痛。当人们注视荧光屏时,眼睛的眨眼次数会在无形中减少,由每分钟眨眼20—25次,减少至5—10次,从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泪液的分泌;另外,电脑荧光屏由小荧光点组成,眼睛必须不断地调整焦距,以保证视物清晰,电脑荧光屏的电磁波、紫外线、放射线、刺眼的颜色等也会刺激眼睛,长期如此就容易引起眼睛干涩、疲劳、重影、视力模糊等毛病,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还会引发青光眼。
, 百拇医药
    手机幻觉症

    22岁的学生小李说,“我总是感觉我的手机在响,可是拿出手机看,又没有来电或信息,再放回口袋,又会听到手机响,有时做公交车,一站路的时间里要把手机拿出来看好几次,证实确实不是手机响才放心,有时在外面总是担心学校、老师有什么事,万一我没听到手机响,耽误了事就麻烦了。”

    25岁的田天说:“我在公司是负责宣传策划的,事情比较多,有时一个宣传活动就可以影响到公司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所以,我的手机几乎是24小时待命的,可就算这样,我还总是担心漏掉了来电,于是,手机放在包里感觉听不到铃声,转放在衣服口袋里,还是总感觉手机响了。久而久之,手机成了我的负担,明明听到自己的手机响个不停,拿出来一看,又什么信息和来电都没有,真是不知该怎么办好?”

    人民医院心理医生邱德胜说,这种手机幻听感觉的症状,多数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无论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不能松一口气,待岗寻岗难,保岗更难。面对这种种压力,年轻人的紧张、不安已经形成一种心理障碍。他们总相信,手机信息象征着一次新的机会,没有人愿意在竞争中放弃任何一次机会,也总是企盼着有更多的机会降临,担心真的有信息来了而被自己错过了。解决的办法是,试着将手机放置于明显或易听的位置,把对手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 http://www.100md.com
    烦躁易怒症

    王强是一个21岁的大学生,“我上了大学后就总是觉得心情烦躁,又找不出原因,前几天,在去食堂打饭的路上,一个男生撞了我一下,竟没有道歉,我当时非常生气,就上去抓住他的衣服要他道歉,他回头看了我一下,问我为什么要道歉,我一时冲动就把他打了,事后才知道,他当时正和同学说话,没注意到撞了我,而不是故意不道歉的,我现在很后悔。”

    邱德胜医生分析:“E”时代的暴力现象比较严重,有时本来是很小的事情,或者是烦躁不已,或者是大打出手,两败俱伤。深层的原因是,人们的心理负担过重,又没有很好的方式宣泄,就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情绪。解决的方法简单说有两种,一是内心要放松,学会宽容平和的对待每一件事;二是要把手头的工作理顺,让工作条理化准确化,真正做到从里到外的减压。

    受访/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徐小玉

    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邱德胜

    采写/记者 吴惠 实习生 赵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