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6599
平价药店能“摆平”虚高药价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2月3日 《健康时报》 2005.02.03
     如果说本报1月20日刊发的《千余种降价药哪儿去了?》,让消费者感到太多无奈的话,那么,一月初来自浙江的平价药店———“天天好”大药房在京开业第五天,部分药品便被抢购一空的事件,则再度刺激了消费者的神经:药价原来可以这么低!其实,人们早已感受到,在一般的药店,药品价格已大大低于医院。

    然而在平价药店,药品的价格竟然低到让同行都接受不了的地步!一位普通药店的经理就曾向本报记者抱怨:“他们(指平价药店)药品的售价比我们的进价还低,让我们怎么活?!”那么,药价低廉的平价药店未来会是怎样的命运?平价药店究竟能为百姓带来多少利益?平价药店会不会“摆平”虚高的药价?记者对此做了调查。

    经营方式新颖 摒弃老爷作风

    平价药店:凭啥“售价比进价低”?

    所谓平价药店,是指药品价格通常低于传统药店的药品零售超市。这种超市的营业面积通常不小于1000平方米、经营品种在5000种左右。
, http://www.100md.com
    传统上,药监部门对经营药店的要求仅为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平价药店”这一称谓其实既不准确也不科学,只是为区别于传统药店而出现的一种比较方便的称谓。所谓“平价”,透露出的是药店定价合理、经营诚信的理念,还有百姓对这类药店经营的一种评价及肯定———既然在这里是“平价”,价格合理,那么就表明过去或传统药店的价格不合理。医药经济学家认为,“平价药店”这种称谓,只是告诉人们一个信息:药价其实没那么高。

    那么,药品进了平价药店,价格又是怎样降下来的?

    北京“天天好”大药房的经理告诉记者:“药价的降低是由于经营方式与传统药店不同形成的。”他认为传统药店的经营充满了“老爷”作风。据药监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传统药店经营中采取的是小规模、少品种、高毛利的方式,而平价药店采取的是大规模、多品种、低毛利的策略。具体地说,其一,如果每次进购药品的数量大,分摊在药品上的运输费用自然就会降低,从而降低了成本。其二,进货数量越大,药厂或是医药公司给药店的让利就越多,药品在药店的进价自然降低。其三,传统药店多从本地进货,进货渠道单一,而且多采取赊账进货(先进货后付款)的交易方式;而平价药店多从全国进货,不但可货比三家后选择质优价廉的品种,使成本再降,而且现款交易的方式,使供货商对药店再行让利。加之,这种药店由于大物流、资金周转快,则多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使价格再度降低。凡此种种加在一起,最终就造成了平价药店的药品与传统药店相比,出现了“售价比进价还低”的现象。
, 百拇医药
    由于“破坏行规” 面临恶性竞争

    平价药店:出头的椽子先烂吗?

    平价药店以其合理的价格深受百姓欢迎,但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同行的挤兑和攻击,消费者们对它的生存和发展,也不禁捏了一把汗———让百姓受惠的平价药店,其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据山西省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两年前,当太原市第一个平价药店———“万民”出现的时候,也曾受到传统药店的联合阻击,迫使供货商大量收购其低价的药品,甚至以“破坏行规”相威胁。然而,不出3个月,许多传统药店也开始自觉转型,先后开办起了平价药店。随着这类大型药品零售超市的发展,零售连锁业也发展起来。而2004年国家对药店实行GSP认证管理,则进一步提高了药品零售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经过不断的重组整合,在原先的400多家药店中,160多家小药店先后关闭停业,并逐步形成8家大型药品零售企业。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当初的恶性竞争前后只存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许多传统药店在抵制的同时,也在思考、学习。目前,药品零售业的发展在太原市已趋于平稳。客观地说,‘平价药店’在为零售药品利润‘挤水’方面,还是有相当的作用的。”
, 百拇医药
    然而,目前“平价药店”在我国各个城市的发展并不均衡,既有“开心人”、“老百姓”这样的老品牌,又有像“万民”、“天天好”这样的后起之秀。而在另一些城市,“平价药店”的发展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平价药店”的出现是一种市场发展自身的选择,有其生存的根据和发展的空间。对那些自费用药的病人及部分医疗保险外的病人而言,平价药店确实能让这部分人得到一些实惠。但就总体而言,“平价药店”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现已出现的平价药店多数还处于一种分散的、单个的发展状态,尚未形成网络化、集团化规模。因此,相关的主管部门应予以鼓励和扶持。

    医院垄断销售 零售作用微薄

    平价药店:难道只能“一声叹息”?

    有专家指出,由于目前医院仍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占有整个药品销售80%左右的份额,药店主要还是以经营非处方药及保健食品等为主。因而,平价药店的出现和发展,在平抑目前虚高药价方面还不足以起到影响全局的作用,对改变现今医药流通体制的作用也还没有充分显示。如果说平价药店的出现对现今医药流通体制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告诉人们:药价其实不应该那么高。从而引发人们对现今药品流通体制中不合理现象的思考:医院药价为何居高不下?药品流通体制中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对深层次的病灶该对症下药了。
, 百拇医药
    在《千余种降价药哪儿去了》一文中,记者曾提及药品在普通药店,其售价会比医院低20%-30%。据药监部门相关人士介绍,在平价药店中,个别药品的价格甚至会比医院低50%以上!

    相差为何如此悬殊?!

    据记者掌握的数据,在现今我国公立医院的全部收入中,国家财政拨款的比重不足1/10,在其余9/10以上的收入需要医院“创收”,而其中———医疗技术性劳务收入与药品收入又各占一半。其中劳务性技术收入如护理费、挂号费等是亏本的,而药品的收支是有盈余的,用以补充医疗技术性劳务收入的不足部分———这即是“以药补医”的实质。技术劳务的各项收费价格国家都有明确定价,但药品的价格却可按照现行的政策顺加作价。如果国家规定医院药品价格顺加的幅度在8%-15%之间的话,那么医院都会“就高不就低”。而且药价越高,按同样的加成率,加价后所得的利润也就越大。但是在药店———尤其是在平价药店,经营者在保本经营的前提下,对于顺加的批零差价收盈,往往愿意“就低不就高”,以求薄利多销。这即是医院与平价药店在经营药品方面所形成的反差。平价药店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着眼在价廉物好,而在医院,同样是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却可能选择物优价高的药品,加上各种回扣等不正之风的影响,高价药品在医院的市场就大了。
, 百拇医药
    记者的上述观点得到了相关医药经济学专家的认可和肯定。

    新闻链接

    《千余种降价药哪儿去了?》主要内容:自199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6次降低药品价格,涉及800多种化学药品(包括100多种进口药)和300多种中成药,平均降幅高达15%。但老百姓总是感受不到药品降价的实惠,还是反映药价太高、有病不敢看,而降价药则“根本买不到”!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导致这一奇怪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医院角度讲,现今“以药补医”的医疗体制和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导致降价药根本无法进医院;从药店角度讲,虽然有心卖降价药,但医院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处方流不出来;从药厂角度讲,同一种药品,一换包装,一改名称,摇身一变,价格就又上去了……面对这种情况,文章中指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医和药必须一起改革,只改一头是没用的。而现行的医疗体制运行已几十年,改革也非一朝一夕的事。

    后记
, 百拇医药
    欲先分之,必先合之

    如今,医药分家的呼声越来越高。药品零售业的发展、平价药店的出现令人振奋、似乎虚高药价有望平抑,医药分家也好像呼之欲出。

    然而在采访中,医药经济学家认为,医药流通体制中矛盾的日益突出,已使医疗体制的改革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但医药分开并非简单地将看病和卖药的行为用行政命令分开。目前有些医院正在推行“有降有升”的措施,即降低药品和大型设备的检查费用,提升医疗技术劳务的费用,将有利于克服“以药补医”的弊病。但因为在现今“以药补医”的机制中,药品销售是医院创收的手段。如果将这种无限制的药费收入,转化为治好病的有限的成本,那么医院自然会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药费。实行病种单元收费制度将会达到这一效果。这一办法,目前正在部分农村合作医疗中试点进行,在大城市实施尚有一定的难度。那么,解决以药补医还要多久?专家预言:恐怕只有在医院改革收费制度的基础上,只有药品流通中的分销机制基本建立,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的补偿机制和收费制度才能真正各自到位,医与药的利益才会各归其主,医药分开才能成为现实。

    图片:

    北京天天好大药房日前在京城“向虚高药价宣战”,并以实际行动降低药品流通环节的费用,降低成本,让利百姓。

    (本报记者夏勇摄影报道),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