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害虫_草本_棉铃虫
学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异名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分布在全国各地。
寄主:牛蒡、颠茄、穿心莲、枸杞、丹参、薏苡、白扁豆等多种药用植物。
为害特点:幼虫先取食末展开的嫩叶致展开后破碎,后钻进花蕾、花、果实内蛀食为害,引起落花、落蕾。果实受害常把果实吃空。为害枸杞时爬上枸杞植株取食果实成孔洞。为害扁豆时幼虫吐丝将花瓣、嫩荚缀连在一起躲在其中取食。受该虫为害后,多种药材种子产量、质量受损。为害牛蒡时常减产30%。
为害特点: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1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
, 百拇医药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问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卵约0.5mm,半 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者熟幼虫体长30一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Ll、lz)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座较大。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生活习性:辽宁特早熟棉区及西北内陆棉区年生3代,华北及黄河流域棉区4代,长江流域棉区4—5代,华南棉区6—8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黄河流域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始见,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亚麻、蔬菜,其中麦田占总量70-80%,第二代成虫始见于7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盛发,主害棉花且虫量十分集中,约占总量95%。第三、四代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花生、豆类、番茄等,虫量较分散,棉田内占50-60%,三代成虫始见于8月上中旬,发生时间长,长江流域四代成虫始见于9月上中旬。棉花6月份进入现蕾盛期,一代棉铃虫的卵主要产在棉株嫩头、嫩叶正面,现蕾早长势好的棉田着卵多,卵量大,受害重。二代成虫于7月及8月上旬盛发,把卵产在棉株顶心、边心的嫩叶及嫩蕾苞叶上,蕾花多、生长旺盛棉田着卵多,三代成虫于8月中下旬盛发,卵多散产在嫩蕾、嫩铃苞叶上,三代发生期长,发生量大,后期旺长、迟发棉田受害重。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每雌平均产卵1000粒,卵发育历期15℃为6—14天;20℃,5—9天;25℃,4天;30℃,2天。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第二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第四天转移到幼蕾上蛀孔,2龄后钻入嫩蕾中取食花蕊。3—4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龄进入暴食期,多为害青铃、大蕾或花朵,为害青铃的从基部蛀食,蛀孔大,孔外虫粪粒大且多,幼虫有转铃为害习性,蛀害蕾铃时身体后半部留在外边,整个幼虫期可为害10余个蕾、花、铃。阴天老龄幼虫常盘踞在花内取食花器,三龄以上幼虫常互相残杀。幼虫大多数共6龄,个别5龄或7龄,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发育历期:20℃为31天,25℃为22.7天,30℃为17.4天。老熟幼虫在3—9cm表土层筑土室化蛹,土室具有保护作用,羽化时成虫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冬耕冬灌破坏土室,影响羽化率。
, 百拇医药
蛹发育历期:20℃为28天,25℃18天,28℃13.6天,30℃9.6天。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尤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月降而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为害严重。但雨水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则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同时蛹的死亡率增加。此外,暴雨可冲掉棉铃虫卵,也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近年,棉铃虫对棉花为害日趋严重。主要原因:一是种植结构变化和棉田水肥条件不断改善,为各代棉铃虫提供了适生的环境和适宜的食物。二是春玉米面积减少,番茄种植增多,麦田水肥充足,改善了一代棉铃虫的生境,加快了发育速度,为第二代在棉田发生提供了大量虫源。三是麦套棉面积增加,对第四代棉铃虫发生十分有利,为下一年棉铃虫发生提供了较多的虫源。四是长期以来以化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跟不上,造成抗药性迅速增加,且天敌遭到杀伤,减少了自然控制作用。此外,再遇有适合棉铃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均可造成棉铃虫猖獗为害。棉铃虫生育适温为25—28℃,相对湿度75—90%,为害棉花期间降雨次数多且雨量分布均匀易大发生。干旱地区灌水及时或水肥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棉田,前作是麦类或绿肥的棉田及玉米与棉花邻作棉田,对棉铃虫发生有利。天敌有赤眼蜂、绒茧蜂、茧蜂、姬蜂、寄蝇、蜘蛛、草蛉、瓢虫、螳螂、小花蝽等60多种。
, http://www.100md.com
防治方法:
(1)在卵孵化盛期,每667m2 喷洒Bt乳剂,HD-1等生物制剂200g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在棉铃虫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赤眼蜂,每667m2 释效1.5万头,隔3-5天再放1次,连续3-4次,卵寄生率可达80%。此外也可使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2)田间百株卵量达20一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辛硫磷乳油l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1000倍液。
(3)3龄前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l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棉虫净)乳油2000倍液、25%辛·灭·氯乳油(棉农乐)20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35%硫丹乳油1500倍液、35川顷丰2号乳油1000倍液、2.5%氯氰灵乳油1500倍液、20%农绿宝乳油1500倍液、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凯明2号乳油1000倍液对抗性棉铃虫有效。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 http://www.100md.com
寄主:牛蒡、颠茄、穿心莲、枸杞、丹参、薏苡、白扁豆等多种药用植物。
为害特点:幼虫先取食末展开的嫩叶致展开后破碎,后钻进花蕾、花、果实内蛀食为害,引起落花、落蕾。果实受害常把果实吃空。为害枸杞时爬上枸杞植株取食果实成孔洞。为害扁豆时幼虫吐丝将花瓣、嫩荚缀连在一起躲在其中取食。受该虫为害后,多种药材种子产量、质量受损。为害牛蒡时常减产30%。
为害特点:为害棉花时,幼虫食害嫩叶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后苞叶张开变黄,蕾的下部有蛀孔,直径约5mm,不圆整,蕾内无粪便,蕾外有粒状粪便,蕾苞叶张开变成黄褐色,2—3天后即脱落。青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1只幼虫常为害十多个蕾铃,严重的蕾铃脱落一半以上。
, 百拇医药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问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卵约0.5mm,半 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者熟幼虫体长30一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Ll、lz)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体表布满小刺,其底座较大。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
生活习性:辽宁特早熟棉区及西北内陆棉区年生3代,华北及黄河流域棉区4代,长江流域棉区4—5代,华南棉区6—8代,以滞育蛹在土中越冬。黄河流域越冬代成虫于4月下旬始见,第一代幼虫主要为害小麦、豌豆、亚麻、蔬菜,其中麦田占总量70-80%,第二代成虫始见于7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盛发,主害棉花且虫量十分集中,约占总量95%。第三、四代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花生、豆类、番茄等,虫量较分散,棉田内占50-60%,三代成虫始见于8月上中旬,发生时间长,长江流域四代成虫始见于9月上中旬。棉花6月份进入现蕾盛期,一代棉铃虫的卵主要产在棉株嫩头、嫩叶正面,现蕾早长势好的棉田着卵多,卵量大,受害重。二代成虫于7月及8月上旬盛发,把卵产在棉株顶心、边心的嫩叶及嫩蕾苞叶上,蕾花多、生长旺盛棉田着卵多,三代成虫于8月中下旬盛发,卵多散产在嫩蕾、嫩铃苞叶上,三代发生期长,发生量大,后期旺长、迟发棉田受害重。成虫于夜间交配产卵,每雌平均产卵1000粒,卵发育历期15℃为6—14天;20℃,5—9天;25℃,4天;30℃,2天。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第二天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第四天转移到幼蕾上蛀孔,2龄后钻入嫩蕾中取食花蕊。3—4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龄进入暴食期,多为害青铃、大蕾或花朵,为害青铃的从基部蛀食,蛀孔大,孔外虫粪粒大且多,幼虫有转铃为害习性,蛀害蕾铃时身体后半部留在外边,整个幼虫期可为害10余个蕾、花、铃。阴天老龄幼虫常盘踞在花内取食花器,三龄以上幼虫常互相残杀。幼虫大多数共6龄,个别5龄或7龄,幼虫在不同温度下发育历期:20℃为31天,25℃为22.7天,30℃为17.4天。老熟幼虫在3—9cm表土层筑土室化蛹,土室具有保护作用,羽化时成虫沿原道爬出土面后展翅,冬耕冬灌破坏土室,影响羽化率。
, 百拇医药
蛹发育历期:20℃为28天,25℃18天,28℃13.6天,30℃9.6天。棉铃虫属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在北方尤以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月降而量在100mm以上,相对湿度70%以上时为害严重。但雨水过多造成土壤板结,则不利于幼虫入土化蛹同时蛹的死亡率增加。此外,暴雨可冲掉棉铃虫卵,也有抑制作用。成虫需在蜜源植物上取食作补充营养。近年,棉铃虫对棉花为害日趋严重。主要原因:一是种植结构变化和棉田水肥条件不断改善,为各代棉铃虫提供了适生的环境和适宜的食物。二是春玉米面积减少,番茄种植增多,麦田水肥充足,改善了一代棉铃虫的生境,加快了发育速度,为第二代在棉田发生提供了大量虫源。三是麦套棉面积增加,对第四代棉铃虫发生十分有利,为下一年棉铃虫发生提供了较多的虫源。四是长期以来以化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跟不上,造成抗药性迅速增加,且天敌遭到杀伤,减少了自然控制作用。此外,再遇有适合棉铃虫大发生的气象条件,均可造成棉铃虫猖獗为害。棉铃虫生育适温为25—28℃,相对湿度75—90%,为害棉花期间降雨次数多且雨量分布均匀易大发生。干旱地区灌水及时或水肥条件好、长势旺盛的棉田,前作是麦类或绿肥的棉田及玉米与棉花邻作棉田,对棉铃虫发生有利。天敌有赤眼蜂、绒茧蜂、茧蜂、姬蜂、寄蝇、蜘蛛、草蛉、瓢虫、螳螂、小花蝽等60多种。
, http://www.100md.com
防治方法:
(1)在卵孵化盛期,每667m2 喷洒Bt乳剂,HD-1等生物制剂200g或25%灭幼脲悬浮剂600倍液,对棉铃虫有一定防治效果;也可在棉铃虫产卵始期至盛、末期释放赤眼蜂,每667m2 释效1.5万头,隔3-5天再放1次,连续3-4次,卵寄生率可达80%。此外也可使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2)田间百株卵量达20一30粒时,掌握在半数卵开始变黑时开始喷洒50%辛硫磷乳油l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1000倍液。
(3)3龄前喷洒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l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辛·甲·高氯乳油(棉虫净)乳油2000倍液、25%辛·灭·氯乳油(棉农乐)20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1500倍液、35%硫丹乳油1500倍液、35川顷丰2号乳油1000倍液、2.5%氯氰灵乳油1500倍液、20%农绿宝乳油1500倍液、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凯明2号乳油1000倍液对抗性棉铃虫有效。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