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国医学 > 学术稿件
编号:10717251
血海,足三里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9日
     '99中国中医学会交流论文

    血海,足三里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浙江省宁波市鼓楼医院(315010) 张子言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为后天形成以黄褐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面部而得,形态大小不一,也有单侧发病。本病又称为"肝斑",属于中医学"面尘"范畴。在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本人用针灸以血海,足三里穴为主剌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动机体内在因素,调理各脏腑组织的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抵御外邪入侵而达到美容祛斑的一种方法,再配合中药调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几年来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形成首先与阴阳失调有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如阴阳平衡失调则可产生黄褐斑。其次为气血失调,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行血行,血能养颜。如气滞血瘀,瘀血停滞于经络而发生黄褐斑。而脏腑功能失调可引起黄褐斑,因人体五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保持着生克关系。如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病及其他慢性病而引起者均可发生黄褐斑。因经络沟通脏腑与体表互为表里,经络之气瘀滞,可沿经络部位循行而发生在面部即导致黄褐斑。
, http://www.100md.com
    另外环境因素对皮肤的负荷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而生活环境中空气污染严重,粉尘,CO2浓度升高给皮肤也会带来损害。某些化妆品,紫外线长期大量直接照射易使女性生黄褐斑。长期在夜间工作或夜生活较为频繁的易产生黄褐斑。工作紧张使内分泌失调也可引起黄褐斑。

    辩证施治: 1、肝气郁结:面部黄褐色,兼有情志抑郁,胸肋胀满,面部烘热,喜太息,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舌红苔白,脉弦。

    治法:针泻,平补平泻。

    针灸选穴:血海、足三里、肝俞、太冲。中药治则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方义:血海能理血调经,足三里可通经活络。肝俞为调理肝脏疾患要穴。太冲为肝经原穴,有泄热理血,祛瘀的功用。配合中药能共奏疏肝解郁,凉血清热之功,使气机得畅,瘀血消散,色斑消退。
, http://www.100md.com
    2、气滞血瘀:多由慢性肝病及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见皮肤灰褐发青,兼有肝区胀痛不定,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用泻法。

    针灸选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中极、合谷、行间。中药治则:理气养血,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方义:血海为足太阳脾经穴;中极能疏调下焦,行间眉出厥阴肝经穴,二穴能奏行瘀化滞之功;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可使气血下行而达通经络的目的。诸穴配合,能化瘀生新作用。

    3、脾虚湿热:面黄褐色,兼有胃纳不香,脘腹胀闷,便溏,舌胖大,苔原垢,脉濡滑或滑数。

    治法:针用补法,平补平泻。

    针灸选取穴:血海、足三里、胃俞、脾俞。中药治则:健脾化湿。方用二妙散加味。
, http://www.100md.com
    方义:血海、足三里理血调经,通经络;胃俞、脾俞为脾胃的功能穴,它们互为表里,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

    4、肾气不足:面呈深褐色,状如蝶形,晦暗无华,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毫针用补法,并灸,以平补平泻。针灸选取穴:血海,足三里,关元,肾俞,命门。

    治法:针用补法,可多灸。

    中药治则:温肾养血。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方义:血海益气养血,足三里以充生化之源关元为人身元气的根本,用以振奋肾气;加肾俞,命门以培补肾气。为益命火,壮肾阳,属治本之法。

    5、肾阴虚:面呈黑褐色,五心烦热,盗汗骨蒸,夜梦多,失眠,舌质红,脉细数。
, 百拇医药
    治法:用温补法。针灸选穴:血海,足三里,肾俞,照海。

    中药治则:滋阴补虚。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

    方义:照海为肾经之原穴与肾俞能滋补肾阴,再配血海,足三里能滋阴补肾,活血通络,祛斑悦颜。

    综上所述,针剌治疗黄褐斑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点,但治疗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功,须按疗程进行。以血海,足三里为主穴,旨在从全身出发,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气血充分荣于面部。

    另外还可用耳针,一般双侧并用不着可用针剌,揿针,也可用耳穴压籽法。也可用梅花针局部扣击。除以配合疗外还可用按摩,重点在头部因头面部为诸阳之会。总之针灸对于美容有着广宽的前景,有待我们去发掘。

    1999年9月6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