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张庆生 调肝理脾汤
张庆生简介:张庆生,主任中医师,1945年生,吉林省白山市人,1969年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达三十五年。现任白山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市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白山市名中医,市中医学科带头人。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致力于学习钻研中医的《四大经典》,尤其对“命门”,“相火”、“络病”等相关理论颇有心得,并指导临床。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始终贯穿整体思想,以顾护正气为本、祛邪为标,透达气机为枢,着重以调整人体的升与降,动与静的协调关系为治疗目的。注重脏腑的体用关系,时时注意体质、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疾病和康复的影响。遣方用药顺乎脏腑之性,推崇经方,往往予平淡之剂而见奇效。善于学习中医名家治疗疑难重病的宝贵经验。对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体会。还开展了对多发硬化症的治疗工作及着重从“久病瘀血在络”的观点出发,对肝病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以薯蓣丸为主方加减,采取培元补虚与化痰祛瘀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病人,收到了满意疗效。对中医学的“毒邪”和“络病”的概念有新的认识,并积极潜心于“毒邪损络”学说的研究。担任过“中医各家学说”、“伤寒论”的教学工作。
, 百拇医药
调肝理脾汤
一、药物组成:柴胡、川楝子、苏梗、砂仁、党参、白术、茯冬、丹参、白芍、百合、白芨、白芷、石斛、甘草。
二、功能:舒肝解郁、健脾益气、调血和络、缓急止痛。
三、主治:肝郁脾虚所致胃脘痛。
四、证候: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善惊易怒、胁肋胃脘痞闷胀痛、纳食呆滞、嗳气频作、大便不调。
五、药物加减:偏于热者加蒲公英、黄连;偏于寒者加吴茱萸、干姜;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元胡;偏于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血瘀甚者加莪术、郁金。
六、方解:本方以柴胡、川楝子、苏梗、砂仁相配,舒肝解郁、理气导滞,畅达气机;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和胃,丹参、白芍、川楝子以和血畅络而行血滞;百合、石斛、白芍、甘草,滋养胃阴、缓急止痛;白芨、白芷均入肺胃经、益肺平肝、升发胃气、肃降肺气,还对胃体有明显消肿生肌作用。
, 百拇医药
此方药味平淡,配任精当、疏补兼施、辛开苦降、升降相宜、燥润相济、动静结合、深谙脏腑体用与生克制化关系。本方关键在于调整机体的平衡与协调关系为治疗目的,根据多年临床体会,此方灵活加减,能针对肝胆脾胃的多个治疗靶点,疗效明显。
七、临床应用
张××,男,60岁,2004年4月9日初诊,该患者二十余天来,情志不畅、胁肋痞闷、胃脘胀痛加剧呈阵发性发作、肢体倦怠、纳食欠佳、大便不畅,经服多种胃药无效。胃镜检查:慢性胃炎。四诊检查: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脉弦涩。辨证:肝郁脾虚,肝胃络脉血滞所致胃脘痛。治法:舒肝健碑、调血和络、缓急止痛。处方:柴胡6g、川楝子10g、砂仁10g,苏梗15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白芍20g、白芷10g、白芨15g、丹参15g、石斛10g、平贝10g、元胡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七剂药后脘痛消失,食后胃脘仍胀闷不舒,予原方中加重行气导滞之品治之。
按: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功能与肝气疏泄关系密切。木郁土壅、肝气犯胃而致胃脘痛是常见的病理机制。本例因情志不畅、肝郁脾虚、肝胃络脉气血瘀滞而致疼痛,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功能,而用调肝理脾汤加味治疗,标本兼治,使疼痛很快缓解。, 百拇医药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致力于学习钻研中医的《四大经典》,尤其对“命门”,“相火”、“络病”等相关理论颇有心得,并指导临床。
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始终贯穿整体思想,以顾护正气为本、祛邪为标,透达气机为枢,着重以调整人体的升与降,动与静的协调关系为治疗目的。注重脏腑的体用关系,时时注意体质、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疾病和康复的影响。遣方用药顺乎脏腑之性,推崇经方,往往予平淡之剂而见奇效。善于学习中医名家治疗疑难重病的宝贵经验。对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体会。还开展了对多发硬化症的治疗工作及着重从“久病瘀血在络”的观点出发,对肝病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以薯蓣丸为主方加减,采取培元补虚与化痰祛瘀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的病人,收到了满意疗效。对中医学的“毒邪”和“络病”的概念有新的认识,并积极潜心于“毒邪损络”学说的研究。担任过“中医各家学说”、“伤寒论”的教学工作。
, 百拇医药
调肝理脾汤
一、药物组成:柴胡、川楝子、苏梗、砂仁、党参、白术、茯冬、丹参、白芍、百合、白芨、白芷、石斛、甘草。
二、功能:舒肝解郁、健脾益气、调血和络、缓急止痛。
三、主治:肝郁脾虚所致胃脘痛。
四、证候: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善惊易怒、胁肋胃脘痞闷胀痛、纳食呆滞、嗳气频作、大便不调。
五、药物加减:偏于热者加蒲公英、黄连;偏于寒者加吴茱萸、干姜;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元胡;偏于胃阴不足者加沙参、麦冬;血瘀甚者加莪术、郁金。
六、方解:本方以柴胡、川楝子、苏梗、砂仁相配,舒肝解郁、理气导滞,畅达气机;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和胃,丹参、白芍、川楝子以和血畅络而行血滞;百合、石斛、白芍、甘草,滋养胃阴、缓急止痛;白芨、白芷均入肺胃经、益肺平肝、升发胃气、肃降肺气,还对胃体有明显消肿生肌作用。
, 百拇医药
此方药味平淡,配任精当、疏补兼施、辛开苦降、升降相宜、燥润相济、动静结合、深谙脏腑体用与生克制化关系。本方关键在于调整机体的平衡与协调关系为治疗目的,根据多年临床体会,此方灵活加减,能针对肝胆脾胃的多个治疗靶点,疗效明显。
七、临床应用
张××,男,60岁,2004年4月9日初诊,该患者二十余天来,情志不畅、胁肋痞闷、胃脘胀痛加剧呈阵发性发作、肢体倦怠、纳食欠佳、大便不畅,经服多种胃药无效。胃镜检查:慢性胃炎。四诊检查: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脉弦涩。辨证:肝郁脾虚,肝胃络脉血滞所致胃脘痛。治法:舒肝健碑、调血和络、缓急止痛。处方:柴胡6g、川楝子10g、砂仁10g,苏梗15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10g、白芍20g、白芷10g、白芨15g、丹参15g、石斛10g、平贝10g、元胡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七剂药后脘痛消失,食后胃脘仍胀闷不舒,予原方中加重行气导滞之品治之。
按: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功能与肝气疏泄关系密切。木郁土壅、肝气犯胃而致胃脘痛是常见的病理机制。本例因情志不畅、肝郁脾虚、肝胃络脉气血瘀滞而致疼痛,影响脾胃气机升降功能,而用调肝理脾汤加味治疗,标本兼治,使疼痛很快缓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