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临床进展
编号:10542486
血管性痴呆中西医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13期
一、中医发病机理的探讨,二、现代医学发病机理的探讨,三、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四、现代医学诊断标准的研究,五、中医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六、现代医学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
     马云枝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血管性痴呆(VD),是在多次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变基础上形成的以智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由于该病多续发于中风以后,又称为中风后痴呆。据流行病学调查,在欧美,VD仅占老年性痴呆的15~20%,而在我国其比例高达60%,且有渐增的趋势,是老年人致残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中西医对其发病机理、诊断标准及治疗诸方面进行了多途径探讨与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中医发病机理的探讨

    VD是现代医学疾病的概念,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确切的相对应病名,依据临床特征性的表现,应当归属于“痴呆”的范畴。关于VD的发病机理,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内经》有“髓海不足”,脑失所养,神明无主,发为本病之说。

    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有“癫狂痴呆”专论,指出癫狂痴呆“以其逆气在心,或肝胆二经气有不清而然;”“痴呆证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虑、或以惊恐而渐致痴呆。”说明情志因素与VD的发病有关。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提出肾虚和痰郁是形成痴呆的关键。王清任则认为痴呆与“脑髓渐空、瘀血闭窍”有关。

    近代医家根据古代医家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从不同角度对VD病机进行了探讨。徐氏认为中老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化血,累及心脑,或痰瘀浊气上干脑髓,清窍被蒙,神明失用而成痴呆。

    王永炎等以虚瘀浊毒立论,提出“毒损经脉、脑髓”的病机假说,指出本病与中风病有共同的体质因素,二者发病机理密切相关,中风后脑络瘀阻,浊毒内生,败坏脑髓,神机失用发为痴呆。唐启盛阐述了王永炎关于VD发病机理的新观念,认为肾虚是VD发病与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痰浊停聚和脉络瘀阻,化毒为害,产生的“内生之毒”则为VD发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环节。

    我们认为VD病位在脑,根源在肾,关键在肝脾,病理变化特点为平时在脾,变化在肝,最终在肾。体虚邪实是其病机特点,且虚实夹杂,肝肾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将息失宜,劳逸过度是VD发病的主要因素。

    病机发展宜从三期分阶段来认识。早期系情志所致引起肝阳暴涨、心火亢盛,毒邪上扰心神脑窍,多属实证。中期心肝之火日久,上灼肺津酿生痰浊,下耗肾液渐致肾精亏虚,痰火互扰,蒙蔽心络和脑窍,呈现出虚实夹杂之象。晚期五脏亏虚,帅血乏力,表现为多虚多瘀,神明失养故发痴呆。分期的意义在明确VD是一种“可逆性疾患”,治疗时应立足于及早防变及促进可逆性转化。

    二、现代医学发病机理的探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VD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8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