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临床进展
编号:10542527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独辟蹊径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15期
     樊永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MS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因而,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药研究从临床实践出发,对MS亦做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为MS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药物研制奠定了基础,显示出中医药在神经免疫性疾病特别是MS防治方面的潜在优势。

    一、中医药有优势

    1.中医药能有效改善神经症状。MS主要病位在中枢神经系统,目前研究发现在周围神经系统也存在脱髓鞘病变,虽然以髓鞘脱失命名,也有部分患者累及轴突,西方欧美患者累及轴突者多见。我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患者以视神经脊髓炎首发多见。尽管东西方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差异,但MS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目前的常规治疗尚不能有效缓解MS的诸多神经症状,中医药是重点考察的对象。
, 百拇医药
    中医药辨证结合辨病治疗有潜在的优势,但尚缺乏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随着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改善神经症状方面的作用已初见端倪,如中药清开灵针剂能有效地改善MS患者的神经症状,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能有效地改善神经症状,弥补了西药治疗的不足,使MS患者摆脱了肢体胀、麻、木、放电感、束带感、瘙痒感等感觉异常,减轻甚至消除了肢体活动缓慢、沉重、不耐行走等肢体运动功能的障碍。

    2.中医药能有效调节免疫功能。MS的发病机理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个方面。体液免疫体现在脑脊液中IgG抗体升高,约70%以上MS患者IgG指数增高。细胞免疫系辅助性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例失调。

    3.中医药有潜在减缓疾病进程的作用。MS病程长,慢性进展或复发缓解。按照Poser的诊断标准,MS分为五型,临床以继发进展或复发缓解最为多见。尽管急性期多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此后用强的松递减维持,但现代研究认为,激素治疗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程。即使在缓解期,疾病还处于发展中。该论点的主要证据是影像学结果,MS患者发病5~10年后,脑髓明显减少,脑容量急剧下降,病理表现为脱髓鞘、轴索损伤和星型细胞凋亡并存。反复发作的病人,还可伴有情感和智力的改变,表现为抑郁、焦虑和智力减退。
, 百拇医药
    中医药对于本病的优势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此外,根据肾主骨生髓,髓汇于脊柱为脊髓,上汇于脑为脑髓和肝主疏泄,条畅情志的理论,借助中医药的补肾填精,益智健脑,疏肝解郁,调和气血,达到补益脑髓,强肾壮督,愉悦情志,增进智力的作用,这些方面的作用正是西药所不能企及的。中医药的这些作用很有可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程,防止漫长病程中患者脑髓的减少和脑容量急剧下降。当然,欲取得这些疗效长期坚持中医药治疗是关键。

    MS的主要群体是20~40岁之间的患者,存在着自身康复的良好潜能。在西医控制急性期病情同时,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的优势,无疑有助于缓解病情、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二、亟待清理的几个问题

    1.关于病名:中医无多发性硬化的病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我国对MS的报道逐渐增多,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期刊上有相应的认识。MS的中医病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描述,如“风痱”、“痿证”;语言障碍、肢体无力或瘫痪为主症为“瘖痱”;头晕,走路不稳,共济失调为主症为“眩晕”、“骨繇”;视力障碍为主症为“青盲”、“视瞻昏渺”,或“类中风风痱”、“类中风风懿”。也有从“痿证、痹证、虚损”论治本病。
, 百拇医药
    笔者以为,本病的中医命名存在三个问题,其一,名称太多,容易造成中医诊断不确定和治疗无针对性的错误印象。本病首发症状以感觉异常、肢体无力及视力减退最为多见,复发时肢体无力和感觉异常更是常见,故中医辨证以痿证概之似为恰当。痿即萎,《素问·痿论篇》又有肺、心、肝、脾和肾对应的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不同,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髓减,发为骨痿”,所以,结合临床和影像,MS与“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髓减”的骨痿最为接近,当然,也有胫纵不任地、肌肉不仁等表现,但究其本,则病在脑与髓。其二,范围太大,过于笼统。如虚损,其范围之大,很难让人联想到本病。其三,鉴别不清。肌肉关节疼痛为痹证的主要症状,非本病的主要特点,故本病不属于痹证;本病发病以40岁以下女性多见,以感觉异常、肢体无力及视力减退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不同于以老年群体为主的以突然仆倒、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中风,所以,用“类中风风痱”和“类中风风懿”作为病名也不合适。用“痿证”中“骨痿”作为病名,简捷明了,涵盖了病位病机,对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 百拇医药
    2.关于病因:痿证的产生与“有所亡失、所求不得;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居处相湿;远行劳倦,逢大热”有关,其中“肺热叶焦”是痿证的重要原因,盖肺为水之上源,上源因热而焦,下流自然枯涸而痿。

    3.关于病机:随着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报道的不断增多,对于本病病机的认识见仁见智,究其原因有四。其一,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人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良生活习惯极为普遍,如体力活动减少、经常熬夜、蛋白质摄入过多等,导致体内热毒痰瘀的产生和积聚。其二,本病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下,该年龄段以阳气偏盛为多,阳偏盛则阴易伤。其三,本病以阶梯样发作为特点,存在缓解复发的不同阶段,病程较长,因此,临床表现不同,病机变化多端。其四,本病大多数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人体自身的阴阳属性影响较大,导致病机错综复杂。在病机的甄别方面,最重要的是分清阴虚与阳虚、湿热与痰热。

    三、临床研究尚须规范提高
, http://www.100md.com
    1.急性期使用中医药。在MS的急性期,使用激素治疗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有条件的话,急性期结合使用中医药治疗也可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早期的中西医结合,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才能评价中医药在整个疾病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目前极大多数中医药研究都是观察对MS缓解期的作用,对中医药急性期的作用尚缺乏研究报道。

    2.规范中医药研究方法。随机、双盲、对照是临床研究的要求,在实际临床研究中,尤其是非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双盲有较大的难度,一般使用单盲即可。在两组条件均等的前提下,加用中药以观察中药的疗效,评价中药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当然,如果是多中心的联合研究,样本较大,应该用双盲。要选择使用客观的评价标准,如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S伴发抑郁、焦虑者,应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3.明确中医药研究目标。辨证治疗是中医治疗MS的主要手段,而且,只有通过辨证治疗,才能弄清MS的病因病机、证型分布,才能找出MS最常见的证型。然而这些还不是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要找到中医药治疗的有效方法和药物,阐明中医药作用机理,减少MS复发和减轻MS所致的残障。因此,需要围绕主要证型确立处方,开展临床研究和处方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
, 百拇医药
    4.注意跟踪随访研究。本病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复发,症状阶梯样加重,因此,住院期间治疗方案是否正确有效,要在门诊或跟踪随访中评估。长期的跟踪随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价现行的治疗和研究方案。如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做脑核磁检查,对于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更有帮助。

    总之,MS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临床疗效的满意度尚待提高。如何有效地减少复发,控制疾病的进程,如何减少患者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的损伤,预防抑郁、焦虑甚至智能减退等发生,这些方面中医药临床和研究都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最重要的是建立MS中医药辨证分型和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疗效评价标准。针对核心病机和主要证型,选药组方,通过现代制剂工艺,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新制剂,使中医药在MS防治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