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市场整治任重道远
自2003年“非典”引起市场变故以来,一场轰轰烈烈的中药材市场整顿活动此起彼伏,有关中药材的不法行为在明查暗访中得以揭秘,有力地打击了不法之徒,净化了市场。但目前,各中药材市场中以各种形式销售中药饮片的比比皆是,是监管不力,还是地方保护?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各大专业市场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传统加工中药饮片根深蒂固短期难以彻底取缔
中药材是传统产业,就中药材市场而言,《药品管量法》明确规定:严禁中药材市场以任何形势出售中药饮片。但是传统中药饮片加工由来已久,非典期间的中药饮片掺假使人触目惊心,尽管不允许私自加工中药饮片,受传统因素影响,围绕着市场均有一个很大的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链,各地市场所在地政府采取不同形势打击非法之徒,销毁加工机器、没收加工饮片等相关措施。效果明显,但很难根治,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药材加工是一个传统产业,大部分从事中药饮片加工的商户,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像机械、厂房、水池、晒厂),技术专业并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了应付监管部门,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白天生产转为夜里,有公开生产转为地下。饮片销售渠道多种多样,例如有固定的客户,由于这些客户一般均是直接去公司、医院、诊所等销货,他们均有稳定的关系,只要价格合理,接货单位更愿意做这种送货上门的生意,销货者所供饮片价格低,而且还可以压款、杀价、换货等。据调查,像安国、亳州这样大的市场均存在着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家庭作坊式中药饮片加工商户,这些商户不租厂房、设备简陋、不交税收,一家人或找一两个帮工即可生产饮片,每公斤赚取0.2~0.3元的利润,如掺杂使假,其利润则更可观。二是市场周围生存着大批手工业主(即专业切药的刀工),他们依靠手艺为生,既当切药工又当小工,服务于市场,只要有需要加工的业主,事先将价格讲定(多则0.5元,少则0.3元)即可。再者,就是监管不到的边远农村,久而久之,均形成了中药饮片加工村,像黄芪加工村、生地加工村、桔梗加工村等层出不穷,由于形成规模,因此在这些地方均能买到相对低廉的中药饮片,甚至假冒药材饮片。在市场周围正是靠这些低廉的劳动力,或隐蔽或偏远或流动,生产出大批中药饮片,短期内难以取缔。
, 百拇医药
从事中药材销售的个体经销户灵活机动、服务优质
在药材市场,既没有铺面,更没有合法的中药饮片经营资格的个体经销户在各大市场均有相当数额,一般称为蹲行或跑行。正是这部分人,活跃在各市场的交易大厅、铺面及市场周围,他们不需要大量资金来购买药材,只要每季度交上几百元买一个摊位号或样品号,就可以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他们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在一起交流信息,利用各自的活动范围,互相介绍,或单独或合伙找货送货,从中赚取利润,每天在市场仅用二、三个小时出售样品,其余大部分时间均是来往于加工业主与客商之间,熟悉的大宗品种每公斤赚上几毛钱的差价,冷备品种每公斤赚上三至五元也很正常,有的直接将货送到收货人的家中,有的将货送到客户所下榻的宾馆、旅社或客户指定的地方,正是这些灵活机动、服务优质,许多客户乐于这种服务,因为这样足不出户而购买的饮片在他们心里更趋于合理。
市场上各家公司销售饮片已是公开的秘密
, 百拇医药
在各专业市场,规模稍大的个体经营户或独资,或合伙或股份经营着,冠以各种称谓的公司,因为这样能招来更大的客户,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以便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国家明确禁止未取得饮片经营许可证的公司不能销售中药饮片,而中药材销售中最大利润的部分就是中药饮片,如不能销售饮片即意味着公司无利可图,即使有利,也是微利经营,因为各种中药材在各大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均能购销,谁又愿意到公司来购买呢?于是这些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在铺面表面依然摆放着标码齐全的中药材,而实际上在店内一角或距店不远的某个地方均存放着大量的中药饮片,在这些铺面里不用说是饮片,就是国家二类保护药材甚至国家一类保护药材均能买到。因此,在各大市场各个门店均在交易中药饮片,这似乎已是公开的秘密。这里所摆放的药材样品形同虚设,是来应付监管人员的督察,如不加以整治,市场出售饮片仍将死灰复燃。
取得“中药饮片厂”金字招牌不费工夫
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打击了不法之徒,在短期内市场得以净化,更可喜的是为了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各地结合市场投巨资兴建饮片厂的如雨后春笋。据报导,某地药材市场所在辖区一年内就获得批准50余家中药饮片厂,而这些饮片厂确实规模宏大,设施一流,按GMP规范设计成标准化厂房,为了达标,不惜拆巨资数十万乃至近百万元购买设备。岂知,据知情者透露,新建的一些中药饮片厂的确整齐、洁静,大部分饮片厂购得这些机械纯属摆设,是为了取得认证,从而拿到更合法的中药饮片经营资格。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二是根本没有日产数十吨的中药饮片需求;三是这样加工的中药饮片成本将更大,甚至高于市场价格20%以上,根本无法销售。于是,许多饮片厂均招聘大批市场采购人员,利用其金字招牌,在市场及周围大量收购赊购中药饮片,据悉某饮片厂一个月仅赊欠个体加工饮片散户的资金达300余万元。在许多饮片厂房看不到用机器加工饮片的工人,而在市场某角落内却可以看到大批分装女工,他们将收购来的饮片或拣、或筛,分装成小包装,而后加上质检,再冠以品牌和生产日期,公开高于中药材价格的30~50%不等出售,从中赚取更大的利润。, 百拇医药( 文 莹)
传统加工中药饮片根深蒂固短期难以彻底取缔
中药材是传统产业,就中药材市场而言,《药品管量法》明确规定:严禁中药材市场以任何形势出售中药饮片。但是传统中药饮片加工由来已久,非典期间的中药饮片掺假使人触目惊心,尽管不允许私自加工中药饮片,受传统因素影响,围绕着市场均有一个很大的中药饮片加工产业链,各地市场所在地政府采取不同形势打击非法之徒,销毁加工机器、没收加工饮片等相关措施。效果明显,但很难根治,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药材加工是一个传统产业,大部分从事中药饮片加工的商户,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像机械、厂房、水池、晒厂),技术专业并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了应付监管部门,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白天生产转为夜里,有公开生产转为地下。饮片销售渠道多种多样,例如有固定的客户,由于这些客户一般均是直接去公司、医院、诊所等销货,他们均有稳定的关系,只要价格合理,接货单位更愿意做这种送货上门的生意,销货者所供饮片价格低,而且还可以压款、杀价、换货等。据调查,像安国、亳州这样大的市场均存在着几十家甚至几百家家庭作坊式中药饮片加工商户,这些商户不租厂房、设备简陋、不交税收,一家人或找一两个帮工即可生产饮片,每公斤赚取0.2~0.3元的利润,如掺杂使假,其利润则更可观。二是市场周围生存着大批手工业主(即专业切药的刀工),他们依靠手艺为生,既当切药工又当小工,服务于市场,只要有需要加工的业主,事先将价格讲定(多则0.5元,少则0.3元)即可。再者,就是监管不到的边远农村,久而久之,均形成了中药饮片加工村,像黄芪加工村、生地加工村、桔梗加工村等层出不穷,由于形成规模,因此在这些地方均能买到相对低廉的中药饮片,甚至假冒药材饮片。在市场周围正是靠这些低廉的劳动力,或隐蔽或偏远或流动,生产出大批中药饮片,短期内难以取缔。
, 百拇医药
从事中药材销售的个体经销户灵活机动、服务优质
在药材市场,既没有铺面,更没有合法的中药饮片经营资格的个体经销户在各大市场均有相当数额,一般称为蹲行或跑行。正是这部分人,活跃在各市场的交易大厅、铺面及市场周围,他们不需要大量资金来购买药材,只要每季度交上几百元买一个摊位号或样品号,就可以取得合法经营资格,他们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在一起交流信息,利用各自的活动范围,互相介绍,或单独或合伙找货送货,从中赚取利润,每天在市场仅用二、三个小时出售样品,其余大部分时间均是来往于加工业主与客商之间,熟悉的大宗品种每公斤赚上几毛钱的差价,冷备品种每公斤赚上三至五元也很正常,有的直接将货送到收货人的家中,有的将货送到客户所下榻的宾馆、旅社或客户指定的地方,正是这些灵活机动、服务优质,许多客户乐于这种服务,因为这样足不出户而购买的饮片在他们心里更趋于合理。
市场上各家公司销售饮片已是公开的秘密
, 百拇医药
在各专业市场,规模稍大的个体经营户或独资,或合伙或股份经营着,冠以各种称谓的公司,因为这样能招来更大的客户,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以便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国家明确禁止未取得饮片经营许可证的公司不能销售中药饮片,而中药材销售中最大利润的部分就是中药饮片,如不能销售饮片即意味着公司无利可图,即使有利,也是微利经营,因为各种中药材在各大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均能购销,谁又愿意到公司来购买呢?于是这些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不得不铤而走险,在铺面表面依然摆放着标码齐全的中药材,而实际上在店内一角或距店不远的某个地方均存放着大量的中药饮片,在这些铺面里不用说是饮片,就是国家二类保护药材甚至国家一类保护药材均能买到。因此,在各大市场各个门店均在交易中药饮片,这似乎已是公开的秘密。这里所摆放的药材样品形同虚设,是来应付监管人员的督察,如不加以整治,市场出售饮片仍将死灰复燃。
取得“中药饮片厂”金字招牌不费工夫
中药材专业市场的整顿,打击了不法之徒,在短期内市场得以净化,更可喜的是为了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各地结合市场投巨资兴建饮片厂的如雨后春笋。据报导,某地药材市场所在辖区一年内就获得批准50余家中药饮片厂,而这些饮片厂确实规模宏大,设施一流,按GMP规范设计成标准化厂房,为了达标,不惜拆巨资数十万乃至近百万元购买设备。岂知,据知情者透露,新建的一些中药饮片厂的确整齐、洁静,大部分饮片厂购得这些机械纯属摆设,是为了取得认证,从而拿到更合法的中药饮片经营资格。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二是根本没有日产数十吨的中药饮片需求;三是这样加工的中药饮片成本将更大,甚至高于市场价格20%以上,根本无法销售。于是,许多饮片厂均招聘大批市场采购人员,利用其金字招牌,在市场及周围大量收购赊购中药饮片,据悉某饮片厂一个月仅赊欠个体加工饮片散户的资金达300余万元。在许多饮片厂房看不到用机器加工饮片的工人,而在市场某角落内却可以看到大批分装女工,他们将收购来的饮片或拣、或筛,分装成小包装,而后加上质检,再冠以品牌和生产日期,公开高于中药材价格的30~50%不等出售,从中赚取更大的利润。, 百拇医药( 文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