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0 > 正文
编号:10544710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7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点击上图放大]

     作者:记者 丁刚 来源:《环球时报》2005年4月7日消息

    来自中国的“神药”——双氢青蒿素正成为非洲人抵抗疟疾的有利武器。英国《泰晤士报》曾发表文章,称这种用中草药制成的药剂“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报道说,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类药物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的取代传统药物奎宁的抗疟药。

    八成原料来自重庆

    青蒿,又名黄花蒿,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四川等地,越南、印度等国家也有少量黄花蒿。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和越南人工种植青蒿,非洲等地虽然也有少量种植,但质量远不如中国。世界上青蒿素类药物的原料八成以上来自我国重庆的酉阳。这里的青蒿蕴藏量达数千吨,且质量极好,青蒿叶中的青蒿素综合含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居世界之最。

    1600多年前,中国古代医书上就有介绍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法。而青蒿在中国的临床使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由于中国的疟疾病例相对较少,青蒿的使用并不多,直到本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调整了防治疟疾的战略,青蒿的功能才受到全球重视。

    调整战略 青蒿素受重视

    全球大规模的防治疟疾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除了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患者外,主要是用DDT(滴滴涕)灭蚊。滴滴涕虽可灭蚊,却污染了环境,并有可能带来新的疾病。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传统的抗疟药用得过多,人体开始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疟疾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卷土重来,迅速成为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威胁3亿多人的生命,全世界每年因患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300万,且大多是不满5岁的幼童。

    专家们开始意识到,防治疟疾还应以治疗为主。他们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应改变原来的灭蚊战略,根据各地不同情况,以综合治疗为主来抵御疟疾的侵袭。世界卫生组织采纳了这些建议。由此,青蒿走进了专家们的视线。

    连续三天用药即可康复

    起先,专家们不大愿意用草药,主要担心不好控制,有造成滥用的可能。但他们在发现青蒿素的作用后,改变了看法。2001年,南非的夸祖鲁地区首先将青蒿素提炼而成的草药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极好疗效,绝大部分患者在患病后连续三天用药即可康复,死亡率比上年减少了87%。这些药剂主要来自中国。

    北京华立科泰医药公司是中国最早向非洲出口青蒿类药物的公司。他们每年有几百万盒成品制剂销往非洲20多个国家。这种药对病死率最高的恶性疟疾、脑型疟疾的治愈率达97%,且价格低廉,特别适合贫困地区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去年有3000多万人次使用了青蒿素类药物,今年将会达到1.32亿人次。

    供给只能满足1/3需求

    目前非洲的抗疟药市场大约为每年200亿美元。去年世界卫生组织从重庆酉阳县采购了约30吨的青蒿素类抗疟药。以每公斤1万元计,价值3亿元。从这个数据看,这样的采购量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北京华立科泰医药公司提供的数据表明,2003年有10个国家采用青蒿类药剂作为抗疟用药,去年增加到31个国家。《经济学家》杂志的报道说,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青蒿的种植量不够,全球现在的制剂量只能达到所需量的1/3。未来5年—10年青蒿素类产品将在世界市场上形成15亿美元的销售额,而作为主要生产国,中国的青蒿制剂药品年出口额只有700万美元左右,所占份额不足1%。

    随着青蒿的医药和商业价值越来越明显,欧美各国都在加快研开发步伐。美国医学专家还在尝试用青蒿素治疗癌症。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非洲患者在领取中国产治疟药物。 记者 黄泽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