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组织学-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7日
胃粘膜表面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
1.表面上皮细胞
胃粘膜表面上皮被覆在整个胃粘膜表面和胃小凹的周壁,由一种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年组成。细胞为高棱柱状,一般高约20~40μm,在胃小凹处细胞变矮。上皮细胞的极性分化很明显,游离面朝向胃腔,基底面附着在基膜上。细胞核椭圆形,大小匀称,垂直地排列在细胞的近基底部。核膜平滑,常可见靠近核膜有一圆形核仁。细胞核上区的细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这种颗粒易溶于水,在一般处理的染色切片上,颗粒物质被水溶解,故颗粒所在的顶部胞质着色较浅,呈现透明或空泡状。倘以乙醇固定,瑞经胭脂红或P.A.S.反应显色时,粘原颗粒可被保存而显深桃红色。颗粒在Alcian blue染色时呈阴性。一般认为颗粒含中性粘多糖。颗粒内容被释放后,在粘膜表面形成约500μm厚的粘层。 这种粘液的粘稠度很高,呈胶冻状,可以起滑润,保护粘膜免遭食物机械性损伤。上皮细胞胞质内含大量的碳酸酐酶,可以催化碳酸氢盐的分泌。粘液和HCO3-一起,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阻挡胃腔中的H+与胃壁接触,赋与胃粘膜表面一个中性或偏碱的pH,有效地防止了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上皮的破坏。
电镜下,细胞游离面有不发达稀疏而和短的微绒毛,可与小肠上皮表面发育好的明显的微绒毛相区别。微绒毛表面覆有一层富于糖蛋白的细胞衣,可以对上皮细胞起保护作用。
细胞顶部的粘原颗粒呈球形、卵圆形或扁圆形,直径约在0.7~1.3μm。大部分颗粒是致密而均质的。有些颗粒有一致密的核心,外面有一密度较低的外周层。颗粒的外面包膜。颗粒的电子密度因粘液上皮细胞在小凹的位置深浅而异,越靠近表面上皮者其密度越高。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很多的游离核糖体以及线粒体,分散在细胞的中、下部。平面内质网位于核及颗粒之间。高尔基复合体发育得较好,位于核上区或核周。细胞的基底部则多见糖原颗粒。
细胞的侧壁皱褶较多,有许多指状突起与相邻的细胞突起相嵌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440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