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7250
隐性压力更伤"心"---孩子肩膀扛不起父母过重的爱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7日 《健康时报》 2005.04.07
     在北京一重点中学的学生硬被母亲拽着去看心理医生,检查是否患有“高考焦虑症”时,这位学生愤然对母亲说:“求求你们了,别再整天念叨‘高考焦虑症’了!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一直都挺自信的,你和爸爸整天把‘焦虑症’挂在嘴上,真让人受不了。”

    对于家长们如此这般的爱心,孩子怎么看?怎么想?很多学生回答就三个字———“烦死了”。有名考生曾经说:“考试前家长用不着讲什么道理,就他们那种过于紧张的心态和乞盼的眼神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父母最普遍的错误,或许在于盲目而坚定地相信自己给孩子所做的都是出于爱。父母似乎总是牵着儿女的手,到了实在不得不松手了,就用心牵着,无论他们身在何处。实际上,许多父母把生命的赌注都押在孩子身上,并从中找到了这种自我牺牲的价值。

    于是,襁褓之中的孩子,就成了“开发智力”的对象,从“神童教育”、“零岁方案”、“天才儿童培养”、一直到“哈佛女孩”、“北大男孩”,都是他们所津津乐道的。尽管科学已证明,人群中只有千分之三智力超常,但固执的父母认定,只要孩子努力就可成为天才。

    对南京市小学生的一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在家长的督促下,都在课余参加了家教或辅导班,其中语数外类占57.3%,艺术类占10.1%,体能训练类占4.85%,棋类占3.85%。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参加语数外类辅导班的比例明显增加,三四年级参加的占47.9%,到五六年级则高达66.8%;三年级参加艺术类的还有11.3%,到六年级参加艺术类的只占到3.9%,参加棋类的只有0.7%。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年龄段的儿童90%以上的课余时间用于文体活动及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有两句话在孩子们中流传很广:“在学校,课间十分钟最短暂;回到家,厕所里最温暖。”

    有个故事耐人寻味:一对父母仅因友人说弹钢琴对开发孩子智力有好处,就倾其所有为女儿买来钢琴。不料女儿视学琴为苦役,而父母亲却强逼她每天练4小时,练不够时间就不许吃饭、睡觉,还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终于有一天,女儿抄起剪刀,铰断自己的手筋。抢救时,大夫十分震惊:“你不怕疼?”女孩说:“铰断手筋只疼一时,不断手筋,我会痛苦一辈子。”

    孩子们在痛苦煎熬中选择了用残害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作为反抗,做父母的难以想象孩子们力不从心却又不得不去竞争的困境。可以看见的结果是,因失败逐渐产生的压抑,撒谎后慑于父母威严的负疚,对于前程的恐惧……种种不断的心态扭曲,最终逼得孩子面临绝境。

    怎样帮助孩子们减轻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专家们认为,除了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中的种种弊端外,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成长环境。此外,还要倡导陶行知先生的“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 http://www.100md.com(本报特约专家 崔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