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存亡之我见
一、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二、传统文化的断层给中医带来危机,三、从京剧、电影的危机得到启示,四、营造适合中医发展的内外环境
中医作为国之瑰宝,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百年来,中医却数度面对生死存亡的考验,引发世纪之争,不免令人感慨万分。一、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医学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诞生的一支奇葩。它以周易为哲学渊薮,以《内经》为理论基础,几千年来,名医辈出、流派纷呈。从先贤扁鹊、华佗、张仲景到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等名医无不受达官贵人与黎民百姓的敬仰,断无中医存亡之论。为何至近现代,中医的发展却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呢?
二、传统文化的断层给中医带来危机
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对阴阳学说、天人相应等观点早已潜移默化、入血入髓,故有“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之论。孙思邈也曾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实际上,中国的历代士大夫阶层有许多知医、通医,甚至是名家高手,如医圣张仲景曾官至长沙太守,从现代的观点看,还并不是职业医师。古代的许多文人本身也喜欢研究岐黄之术,曾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说,实际上也是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的另一种表现。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就多处描写了人们与中医、中药打交道的情景,反映了中医药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作为作者曹雪芹本人也对中医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