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验方秘方 > 疾病偏方 > 外科 > 胆囊炎 > 正文
编号:10777099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2日 华夏医药健康网
     方一 二金公茵汤

    

    药物组成
茵陈60g 金银花60g 蒲公英40g 连翘40g 赤芍30g 柴胡10g 鸡内金10g 黄芩10g 大黄10g 姜半夏10g 生甘草10g 猪胆汁2ml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病重痛甚者1日2剂,4小时服药1次。

     适应病证 急性胆囊炎。症见右腹疼痛,向右肩背放射,恶心呕吐,食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病案举隅 刘某,女,40岁。因高热寒战、右上腹及右胁疼痛,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经大量抗生素治疗10余天,症状未得控制。诊见:寒热往来、身目俱黄,右上腹时痛,向右胁及右肩背放射,恶心欲吐,食少,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7—8日未解,小腹硬满,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查体:T3913,身目俱黄,莫非征(+)。化验:血红蛋白10g/L,白细胞18.7X10的9次方/L,红细胞2.5X10的12次方/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B超:胆囊毛波,9cmX 5cm,诊断为急性胆囊炎。用本方,1日2剂,分4次服。服上方4剂后,大便通,热退至37.5℃,痛减大半,感气短乏力,前方去大黄、加黄芪服10剂,痛基本消失,食欲大增,体温正常,血常规正常,B超显示胆囊毛波消失,6cmX3cm,共服24剂而愈,至今未复发。

    

    资料来源
刘家磊.山东中医杂志,1992,11(1):17

    

    评 按
用本方治疗观察163例,疗效满意。本病湿热内蕴中焦是主要矛盾,故方中重用二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茵陈、柴胡疏肝利胆、清利湿热;姜半夏降逆和胃;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猪胆汁引肝胆之热下行;黄芩清肝胆之热,大黄泻下湿热通便;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通腑、降逆和胃之功。如内热炽盛加黄连栀子;月于胆热重加龙胆草;腹痞满枳实厚朴;大便于结加芒硝;痛甚加延胡索乌药;湿重加玉米须;气虚去大黄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

    

    方二 舒肝利胆汤


    

    药物组成
金钱萆15g 赤芍15g 薏仁15g 茵陈15g 大黄12g 白术12g 川楝子12g 柴胡9g 蒲黄9g 五灵脂9g 黄芩9g 枳壳9g 鸡内金9g 青皮9g 木香6g(后下) 元明粉6g(另冲) 胆草6g

     制剂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病证 急性胆囊炎。症见右上腹持续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右肩背放射,伴口苦咽干,纳呆,或有不同程度畏寒、发热、恶心呕吐,或见黄疸

    

    病案举隅
刘某,女,35岁。右上腹时常疼痛约1个月,伴有低热、纳差、恶心、厌油腻,大便2~3天1次。求诊时见右上腹疼痛,时而加剧,痛引肩背,伴有恶寒发热、呕吐胃容物及黄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厚,脉弦数。体查:T38.6C,右上腹肌紧张,胆囊区压痛(十),肝脾未触及。B超:胆囊壁厚0.5cm,未见明显强点回声。证属月干胆湿热,用本方加竹茹9g、半夏9g、生姜3片,每日1剂。服6剂后不厌油腻、不发热、食欲大增。1月后一切正常。

    

    资料来源
关盛荣,等.湖北中医杂志,1995,17(1)

    

    评 按
急性胆囊炎证属湿热内蕴较普遍,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方中柴胡、木香、青皮、枳壳、川楝、郁金疏肝理气,达肝胆之郁;蒲黄、五灵脂、赤芍理气行血止痛;大黄、元明粉荡涤积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鸡内金消食、顾护脾胃;苡仁、白术补脾利湿。诸药合用,可使肝气疏、湿热去,则病自愈。如身热口苦重者加银花、连翘、石膏天花粉;湿重者加重苡仁、白术;呕吐甚者加半夏、竹茹、生姜;腹痛甚者加重元明粉;纳差者加神曲山楂;黄疸甚者加大茵陈、金钱草、生大黄的用量;胆石者加重鸡内金,再加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有蛔虫者加槟榔使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