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都应是“助残日”
5月16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助残日”。每逢此时,各地都要搞诸如为残疾人募捐、义演等活动,但解决残疾人的教育、就业问题,使残疾人远离贫困和歧视,不是一两次送温暖、募捐、义演能够解决的——
365天都应是“助残日”
就业就学仍有改进空间
目前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但目前仅有8所大专院校为残疾学生开办本科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只有数千人,与38万残疾在校中学生相比,相差甚远。
经济问题也制约残疾人接受教育。我国有2000万残疾人是贫困人口。许多残疾学生家庭为了救治孩子,承受巨大经济压力,不少已经倾家荡产。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山西唯一一所接收残疾人的省级中专。尽管学校学费每年不到2000元,仍有一半学生负担不起,贫困的残疾学生渴望得到助学贷款。
, 百拇医药
残疾人就业难是助残工作面临的大问题。残疾人就业空间狭窄、信息渠道闭塞。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招募残疾人的企业不过数百家,就业岗位也局限在推拿按摩、聋哑人教育等,而心理咨询师、调理师等国外残疾人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歧视是残疾人面临的大敌。一些公共场所不按规定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一些公共场所的残疾人专用设施损毁严重。这些不但严重损害残疾人的权益,还严重损害全社会的助残事业。
关爱不当反成热心伤害
35岁的残疾人刘世豪过去最不愿意乘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出门,因为“每过一站广播里就要嚷嚷‘请为老弱病残孕让个座’,仿佛再次提醒我‘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
现在上海地铁的问候语已经改为“请为需要帮助的旅客让个座”,上海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也已由“爱心专座”代替,这让刘世豪觉得舒服了很多。
, http://www.100md.com
关爱残疾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和主流,但在具体的关爱表现形式上,一些常人觉得理所当然,却未曾考虑残疾人感受的“热心伤害”,往往让他们感到最深的寒意。
2003年10月,上海市残联启动“社区助残”万人就业项目,通过设立社区残疾人助理员岗位,帮助安置年龄大、市场竞争能力弱的残疾人。但是对这个项目,有些人不以为然———“目前就业形势紧张,残疾人就不要再来凑热闹了,国家养着就好了。”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襄永居委会助残员朱宜却不愿接受“国家供养”的这番好意。虽然如今每月实际收入仅比原先“吃补贴”多40元,但朱宜仍坚持每天与居委会干部们一样正常上下班。“工作不仅仅是让我们能够自食其力,更让我们感到自己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得有意义!”
“每年的助残日我都会把广播电视关掉,”肢体有些残疾的曹秀芬说,“平常的364天都看不到我们的身影,突然在这一天集中出现,让我觉得我们这个群体很奇怪。”曹秀芬最不愿看到的,是在助残日这一天密集的捐赠仪式中,捐赠者眼神中不经意流露出的怜悯和施舍之意。
心理学家王裕如分析,当今社会都非常重视关心帮助残疾人,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关爱的形式不当,反而会将他们“贴上标签”,强化了残疾人的弱点,让他们始终有种“弱者”的自卑,以社会的特殊人群自居。
“对待残疾人,不能把他作为病人,而只是个需要援助的人。生活在世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帮助,他们只是需要帮助的形式不同而已。看待残疾人的眼神要尊重而平等,把他们看作平凡而普通的人。”王裕如说。
图为职业魔术师(左一)在教残疾人士表演魔术“绳戏”。
新华社记者 李石磊摄, 百拇医药
365天都应是“助残日”
就业就学仍有改进空间
目前我国有6000万残疾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尽管国家已经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但目前仅有8所大专院校为残疾学生开办本科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只有数千人,与38万残疾在校中学生相比,相差甚远。
经济问题也制约残疾人接受教育。我国有2000万残疾人是贫困人口。许多残疾学生家庭为了救治孩子,承受巨大经济压力,不少已经倾家荡产。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山西唯一一所接收残疾人的省级中专。尽管学校学费每年不到2000元,仍有一半学生负担不起,贫困的残疾学生渴望得到助学贷款。
, 百拇医药
残疾人就业难是助残工作面临的大问题。残疾人就业空间狭窄、信息渠道闭塞。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招募残疾人的企业不过数百家,就业岗位也局限在推拿按摩、聋哑人教育等,而心理咨询师、调理师等国外残疾人就业比较集中的行业,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歧视是残疾人面临的大敌。一些公共场所不按规定免费向残疾人开放,一些公共场所的残疾人专用设施损毁严重。这些不但严重损害残疾人的权益,还严重损害全社会的助残事业。
关爱不当反成热心伤害
35岁的残疾人刘世豪过去最不愿意乘坐地铁和公共汽车出门,因为“每过一站广播里就要嚷嚷‘请为老弱病残孕让个座’,仿佛再次提醒我‘自己不是一个正常人’。”
现在上海地铁的问候语已经改为“请为需要帮助的旅客让个座”,上海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也已由“爱心专座”代替,这让刘世豪觉得舒服了很多。
, http://www.100md.com
关爱残疾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和主流,但在具体的关爱表现形式上,一些常人觉得理所当然,却未曾考虑残疾人感受的“热心伤害”,往往让他们感到最深的寒意。
2003年10月,上海市残联启动“社区助残”万人就业项目,通过设立社区残疾人助理员岗位,帮助安置年龄大、市场竞争能力弱的残疾人。但是对这个项目,有些人不以为然———“目前就业形势紧张,残疾人就不要再来凑热闹了,国家养着就好了。”
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襄永居委会助残员朱宜却不愿接受“国家供养”的这番好意。虽然如今每月实际收入仅比原先“吃补贴”多40元,但朱宜仍坚持每天与居委会干部们一样正常上下班。“工作不仅仅是让我们能够自食其力,更让我们感到自己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得有意义!”
“每年的助残日我都会把广播电视关掉,”肢体有些残疾的曹秀芬说,“平常的364天都看不到我们的身影,突然在这一天集中出现,让我觉得我们这个群体很奇怪。”曹秀芬最不愿看到的,是在助残日这一天密集的捐赠仪式中,捐赠者眼神中不经意流露出的怜悯和施舍之意。
心理学家王裕如分析,当今社会都非常重视关心帮助残疾人,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关爱的形式不当,反而会将他们“贴上标签”,强化了残疾人的弱点,让他们始终有种“弱者”的自卑,以社会的特殊人群自居。
“对待残疾人,不能把他作为病人,而只是个需要援助的人。生活在世上的所有人都需要帮助,他们只是需要帮助的形式不同而已。看待残疾人的眼神要尊重而平等,把他们看作平凡而普通的人。”王裕如说。
图为职业魔术师(左一)在教残疾人士表演魔术“绳戏”。
新华社记者 李石磊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