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
方一 慎言祛瘀汤
药物组成 丹参15g 赤芍12g 川芎10g 三棱12g 莪术12g 柞木枝10g 石见穿10g 益母草15g 鸡血藤15g 仙茅12g 熟地12g 枸杞12g 生蒲黄10g 紫石英10g
制剂用法 加水泡至药面上,大火煎开,再小火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2次分服,3个月为1疗程。
适应病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伴见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不孕,内膜异位囊肿。
病案举隅 仝某,女,32岁,经行腹痛7年余,婚后5年不孕。月经量多,近4年来行经小腹疼痛,进行性加剧。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西医“假孕疗法”未效。就诊时腰膝酸疼,手足心热,常有夜间盗汗,舌淡苔少,舌边有小瘀点,脉细。妇科检查: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欠佳,附件右侧扪及4cm×5cm,左侧5cm×6cm肿块,子宫~直肠凹处触及多个绿豆大小的硬性小结节,触痛明显。曾在某省经医院进行B超检查示:卵巢囊肿。诊断:①徵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②原发性不孕症,证属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方药:慎言祛瘀汤加减。处方:在本方中加鳖甲、元胡、地骨皮、女贞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以后每次复诊时,均根据情况随证加减。如此治疗3个疗程后,月经恢复正常,经行腹痛等症均消失。经某市级医院B超检查,两侧附件(—),半年后怀孕,后经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足月顺产一女。
, http://www.100md.com
资料来源 李积敏.中医药学报,1993;(6):27
评 按 本病一般证情较复杂,其病机多由气滞血瘀,寒凝痰阻、肝肾亏损、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着为肾虚在标者为气滞血瘀,故以慎言祛瘀方(经验方)治之。方中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等行气活血破瘀;石见穿、柞木枝化痰散结、化瘀消肿;仙茅、仙灵脾、熟地、枸杞子等补肾益精;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诸药互相配合,补泻兼施,相辅相成,使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经调而愈。
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阴虚者加女贞子、地骨皮、地榆;盆腔肿块瘀血者加皂角刺、蕊石、鳖甲;腹痛甚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三七粉(吞)。
方二温化饮
, 百拇医药
药物组成 紫丹参15g 淮山药15g 当归12g 元胡12g 续断12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制附片10g 乌药10g 吴茱萸8g 小茴香6g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适应病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见下腹胀痛,腰骶酸痛与痛经呈进行性加剧,脉弦细或弦细而涩,舌苔薄白腻,舌质暗红,舌边尖有紫点或紫斑,舌下静脉曲张、青紫色。
病案举隅 林某,女,26岁,经行腹痛5年,结婚3年未孕。月经初潮15岁,周期提前5~8天不等,经期6~8天,经行量多,色紫黯夹血块,经前3~5天下腹胀痛,呈进行性加剧,伴乳胀、胸胁胀闷、肛门下坠。医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提示: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边缘较毛糙,右侧3.4cm×3.2cm,左侧2.8cm×2.2cm。患者要求中医保守治疗。月经已过10天,证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腹隐痛且胀,舌质淡胖暗红、边有齿痕瘀点、苔薄白,脉细弦涩。妇科检查:宫体大小正常,活动欠佳,附件右侧4cm×4cm,左侧3cm×2cm包块,有触痛,后穹窿触及米粒样大小不等之结节。证属肾虚寒凝、气滞血瘀,治宜温肾化滞、活血散结,方用温化饮原方去桃仁、乌药、吴茱萸、小茴香,加太子参、桂枝、仙灵脾各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日1剂,水煎服,另加服通化散6克,日3次,经期加失笑散5克,配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压卵巢、交感,并作基础体温测定。
, 百拇医药
治疗5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诸证消失,基础体温属正常范围。同年12月26日因停;经去医院妇科检查已怀孕2个月。次年生一女婴,产后10个月停止哺乳,月经来潮,仅感小腹轻度不适,无疼痛。
资料来源 瞿结宗.陕西中医,1992,(5):198
评 按 本病病因是寒邪侵袭,寒则气滞血瘀,故以本方温通化瘀,血得温热则化而行。本法对卵巢的周期活动无抑制排卵的现象出现,而是通过温通化瘀药物的协同作用,使子宫有节律性地收缩,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促使血液循环旺盛,加速“异物”的吸收、萎缩、消失。温通化瘀法还能起到双相调经作用,如治疗前月经量多如崩,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少而周期延长;治疗后经量、经期及周期都恢复正常。究其原理,离不开中医辨证,同属肾虚寒凝、血行不利而致血瘀。按异病同治的理论,应用同样药物温通化瘀,使血循经络或经脉通利,不失常度,月经恢复正常。
温通化瘀法既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又无药物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百拇医药
药物组成 丹参15g 赤芍12g 川芎10g 三棱12g 莪术12g 柞木枝10g 石见穿10g 益母草15g 鸡血藤15g 仙茅12g 熟地12g 枸杞12g 生蒲黄10g 紫石英10g
制剂用法 加水泡至药面上,大火煎开,再小火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2次分服,3个月为1疗程。
适应病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伴见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不孕,内膜异位囊肿。
病案举隅 仝某,女,32岁,经行腹痛7年余,婚后5年不孕。月经量多,近4年来行经小腹疼痛,进行性加剧。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西医“假孕疗法”未效。就诊时腰膝酸疼,手足心热,常有夜间盗汗,舌淡苔少,舌边有小瘀点,脉细。妇科检查: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欠佳,附件右侧扪及4cm×5cm,左侧5cm×6cm肿块,子宫~直肠凹处触及多个绿豆大小的硬性小结节,触痛明显。曾在某省经医院进行B超检查示:卵巢囊肿。诊断:①徵瘕(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②原发性不孕症,证属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方药:慎言祛瘀汤加减。处方:在本方中加鳖甲、元胡、地骨皮、女贞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以后每次复诊时,均根据情况随证加减。如此治疗3个疗程后,月经恢复正常,经行腹痛等症均消失。经某市级医院B超检查,两侧附件(—),半年后怀孕,后经B超检查提示宫内妊娠,足月顺产一女。
, http://www.100md.com
资料来源 李积敏.中医药学报,1993;(6):27
评 按 本病一般证情较复杂,其病机多由气滞血瘀,寒凝痰阻、肝肾亏损、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着为肾虚在标者为气滞血瘀,故以慎言祛瘀方(经验方)治之。方中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等行气活血破瘀;石见穿、柞木枝化痰散结、化瘀消肿;仙茅、仙灵脾、熟地、枸杞子等补肾益精;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诸药互相配合,补泻兼施,相辅相成,使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经调而愈。
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阴虚者加女贞子、地骨皮、地榆;盆腔肿块瘀血者加皂角刺、蕊石、鳖甲;腹痛甚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三七粉(吞)。
方二温化饮
, 百拇医药
药物组成 紫丹参15g 淮山药15g 当归12g 元胡12g 续断12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10g 制附片10g 乌药10g 吴茱萸8g 小茴香6g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
适应病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见下腹胀痛,腰骶酸痛与痛经呈进行性加剧,脉弦细或弦细而涩,舌苔薄白腻,舌质暗红,舌边尖有紫点或紫斑,舌下静脉曲张、青紫色。
病案举隅 林某,女,26岁,经行腹痛5年,结婚3年未孕。月经初潮15岁,周期提前5~8天不等,经期6~8天,经行量多,色紫黯夹血块,经前3~5天下腹胀痛,呈进行性加剧,伴乳胀、胸胁胀闷、肛门下坠。医院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提示: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边缘较毛糙,右侧3.4cm×3.2cm,左侧2.8cm×2.2cm。患者要求中医保守治疗。月经已过10天,证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小腹隐痛且胀,舌质淡胖暗红、边有齿痕瘀点、苔薄白,脉细弦涩。妇科检查:宫体大小正常,活动欠佳,附件右侧4cm×4cm,左侧3cm×2cm包块,有触痛,后穹窿触及米粒样大小不等之结节。证属肾虚寒凝、气滞血瘀,治宜温肾化滞、活血散结,方用温化饮原方去桃仁、乌药、吴茱萸、小茴香,加太子参、桂枝、仙灵脾各10克,炒白芍12克,甘草6克,日1剂,水煎服,另加服通化散6克,日3次,经期加失笑散5克,配用王不留行耳穴贴压卵巢、交感,并作基础体温测定。
, 百拇医药
治疗5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诸证消失,基础体温属正常范围。同年12月26日因停;经去医院妇科检查已怀孕2个月。次年生一女婴,产后10个月停止哺乳,月经来潮,仅感小腹轻度不适,无疼痛。
资料来源 瞿结宗.陕西中医,1992,(5):198
评 按 本病病因是寒邪侵袭,寒则气滞血瘀,故以本方温通化瘀,血得温热则化而行。本法对卵巢的周期活动无抑制排卵的现象出现,而是通过温通化瘀药物的协同作用,使子宫有节律性地收缩,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促使血液循环旺盛,加速“异物”的吸收、萎缩、消失。温通化瘀法还能起到双相调经作用,如治疗前月经量多如崩,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少而周期延长;治疗后经量、经期及周期都恢复正常。究其原理,离不开中医辨证,同属肾虚寒凝、血行不利而致血瘀。按异病同治的理论,应用同样药物温通化瘀,使血循经络或经脉通利,不失常度,月经恢复正常。
温通化瘀法既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又无药物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探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