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铁杆中医 > 李致重
编号:10550821
关于《中药现代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意见与建议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4日 李致重中医沉思网
     李致重

    1998年7月,本人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在与各地学者广泛交流、讨论的同时,还得到了该次会议的《论文集》和《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两本书,并得知“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正在讨论制定《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后查阅了1997年9月30日的《行动计划》稿,将三本材料参照研读。

    《发展战略》集国内近百名专家、学者的意见,调查研究了国内、外医药市场发展的形势,分析了中医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从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来说,其中仍存在着许多明显的认识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发展战略》是制定《行动计划》的主要依据,故《行动计划》中也自然存在着同样的有待研究的认识问题。对于中医药历史进程中前无先例的、担负着实施中药发展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双重使命的《行动计划》,窃以为有必要更广泛地听取中医药及其它相关学科专家的意见,使之更臻完善。顺着“学术研讨会”的思绪几经思考,今就《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谈一些意见与建议。

    一、关于软科学研究的基础问题

    软科学是关于学科发展或管理的科学。因此研究中医药发展的软科学,必须以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规范和发展历史为基础。在研究中药现代化时,有两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医药结合、医药一家”问题。因为中医与中药是我国中医药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在基础理论上,两者的概念、范畴一脉相承,完全相通;在辨证论治中,“医为药之理,药为医之用。”这一点,西医西药也是如此。所以研究中药发展,首先不要忘记中药在中医学上是如何讲的,在数千年的临床上是如何用的。“如何讲”是概念、原理、规范的问题:“如何用”是临床应用的原则、方法、标准问题。否则,忽视了这些基本问题,眼前的中药有可能不是中医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了的中药更有可能不是中医理论所能接纳的“中药”。

    第二,时代性与传统性相统一的问题。因为发展是时代性的,也是传统性的,时代性与传统性的相互统一,才是历史的辩证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中药的发展只能是内在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演进。所以对于中药发展的历史,不能只看曾经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有多少种,方剂有多少首,而要着重研究它是在什么样的医疗实践中使用的,以及其理论、规范、标准的演进过程。否则,就可能出现脱离中医药理论,脱离中医药传统与历史发展,孤立地就“药物而论药物”的倾向。在《行动计划》研究过程中,对上述两点有所忽视。

    比如,《行动计划》中多处提到“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4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