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综合信息 > 信息00
编号:10550979
民间中医文献亟待抢救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4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 冯立中 来源:《健康报》2005-4-14 报道

    前不久召开的安徽省古今“未刊本”中医文献学术研讨会上,很多专家呼吁,应重视对散落在民间的中医文献的抢救发掘工作。

    安徽是一个有悠久中医历史传统的省份,“北华佗、南新安”汇聚皖南皖北。这些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医家的努力下,陆续整理出版了不少优秀的中医典籍文献。但据当地中医文献专家估计,已经整理出版的文献不到一成,绝大多数的文献还散落在民间,亟待整理抢救。

    亳州的华佗,是中医历史上一位开创性的人物,他的麻沸散、五禽戏等流传四海,世人皆知。由于他生活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当时社会动荡,战争迭起,以致他的书著很难保存。虽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都曾述及华佗曾有著述,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实物。文献整理人员曾在亳州及周边地区查阅了大量当地史志文献,但是所获不多。

    有关华佗医学的研究,安徽省开过3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收到论文300多篇,且都编有文集。河南省也曾在许昌开过华佗医学研讨会。安徽籍老中医尚志东先生对华佗医学颇有研究,历经多年艰辛撰写了《华佗考》一书,今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 百拇医药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它肇自北宋,盛于明清,由于其代表人物主要生活在新安江沿岸的徽州地区,故被称为“新安医学”。新安医学流传下来的著述甚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安徽人民出版社就出版了线装本《医述》,这是清代歙县名医程文囿所著,是新安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后,又出版了《杏轩医案按》。这两部书中,前一部以中医综合理论为主,后一部则是新安医家临床经验的集纳。

    此后,国家及安徽省陆续加大了对新安医籍整理的支持,成立了新安中医研究所,整理编撰《新安医籍丛刊》。这部丛刊原本计划编辑25卷,但囿于经济原因,只出版了18卷。

    “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中医学院的中医专家编著了《续医述》、《新安医籍考》等阐述新安医学的新著,中医专家李济仁出版了《新安名医考》,歙县老中医洪芳渡出版了《新安医学史略》,怀远医家汤万春出版了《小品方笺注》,老中医龚士澄出版了《跛鳖斋医草》等,很多中医世家把珍藏多年的中医医案拿出来,供出版社选用。
, 百拇医药
    由于中医文献整理任务繁重,1991年,安徽省成立了中医文献研究所,对新安医学文献进行了有计划的研究整理发掘。他们在安徽省科委立题开展了“新安医学文献研究数据库系统”,将一些来不及整理的新安医学文献,先行采用数据库的形式保存下来,防止这些珍贵文献的流失。在他们建立的电子版“新安名医库”中,收集了800多名从宋代至今的新安医学名医。

    在整理新安医学的同时,研究所还利用现代微机技术,建立了“中国名医医案数据库系统”,出版了180万字的《全国名医医案全编》。尚志钧、任何等中医文献专家还采用“校注合一”的方式,编辑出版了《金陵版本草纲目校注本》,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虽说对新安医学的整理发掘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流落在民间、尚待整理发掘的中医文献更多。有专家说,他们在皖南的一些中医世家调查时发现,很多家庭都能拿出一摞摞的手抄本医案,在这些手抄本医案中,不少已经泛黄、霉变。屯溪新安医学研究所前些年在民间收集了一些新安医案,但是苦于没有相应的出版经费,只能囤积在书库中。这些文献如果在现在这一代人手里不整理出来,可能会就此湮灭,从而给我国的中医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