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验方秘方 > 疾病偏方 > 妇科 > 妇科其它
编号:10777311
盆腔包块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4日 华夏医药健康网
     方三 活血化瘀汤

     药物组成 桂枝8g 茯苓12g 丹皮log 桃仁log 赤芍12g 丹参15g 制香附12g 穿山甲log 当归15g 川芎lo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剂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服,日1剂。

     适应病证 盆腔肿块。

     病案举隅 何某,25岁。两侧少腹痛1年,经期腹痛剧烈,痛甚则汗出,昏厥,经量中等,色红,有块,白带量多色黄,结婚2年未孕。脉细弦,舌质黯红苔白。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型,宫颈中糜,宫体前位,活动,大、小正常,于后穹窿处可触及蚕豆大结节,触痛,附件左侧可触及一蛋大包块,右侧附件可触及一鸭蛋大包块。B超检查:于子宫左右两侧均见一囊性包块声影图,右侧为7.4cmX6.7cm,左侧为6.6cmX5.3cm,提示为双侧囊性肿块(①输卵管积水;②子宫内腹异位症)。B超声学造影检查:双侧输卵管阻塞。诊断:①瘕瘕,②痛经,③不孕症。证型:气滞血瘀型。治则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处方:当归15g、川芎20g、茯苓15g、丹皮12g、桂枝log、桃仁log、赤芍log、制香附12g、丹参15g、三棱log、蒺藜15g。原方服药21剂痛经大减,少腹微痛,继服原方加生黄芪15g,3个月后痛经除,复诊时自诉停经42天,基础体温双相,黄体期延长,妇检子宫稍大,未触及包块,妊娠免疫试验为阳;陛。
, 百拇医药
    资料来源 黄莉萍.湖北中医杂志,1990,(1):18

    评 按 盆腔包块乃属祖国医学“癥瘕”范畴,其病因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经期、产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湿热蕴结,或痰湿阻滞,均导致气机不畅,败血聚结,形成癥瘕之病。治以活血化瘀法,乃选用几千年来治疗癞瘕极其有效的方剂一桂枝茯苓丸为基础,并加丹参以助活血通瘀之力,制香附理气通滞,穿山甲疏经络,据报道活血化瘀能促进炎性病灶的消退及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吸收。

    方四 宫外孕Ⅱ号方

     药物组成 丹参11~20克 赤勺11~20克 桃仁9克 三棱6克 莪术6克(酌加败酱草、蒲公英、旱莲草、党参、黄芪)

     制剂用法 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 百拇医药
     适应病证 盆腔炎性包块。

     病案举隅 冯某,41岁,纳差,消瘦,乏困,经量少1年,腹痛、腹胀伴低热20天。经用青、链霉素无效。查体:37~37.3C,心肺(—),左下腹扪及手拳大包块,不活动,触痛(+)。妇检:子宫后位,偏右,常大,固定。子宫左上方可扪及15mX14mmXllmm皿包块,质硬、活动差,与盆壁紧密粘连。化验:血沉122mm/h,盆腔X线显示结核钙化灶及密度±曾高阴影。B超诊断腹部混合性包块。按“结核性盆腔包块”服用宫外孕Ⅱ号方加百部、地榆等。服药1…5天症状体征完全消失,22天血沉正常。

    资料来源 张惠兰,关喜春.陕西中医,1992;13(5):193

     评 按 盆腔炎性包块与陈旧性宫外孕均属于中医“癥瘕”范畴,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宫外孕Ⅱ号方具有活血化瘀、破瘫散结,松解粘连、软化吸收作用。临床观察表明服用该方后,确有缩小炎性包块或使其消失之效果。由于本症为感染性疾患,故在主方上加用清热解毒之败酱草、蒲公英以及清热凉血之赤芍。

    使用本方应注意,结核性炎性包块应加百部、地榆,实验证明,百部可抗痨,地榆可消炎收敛,由于该病虚实相兼,故在治疗时需半补半消,予女负子、旱莲草、参、芪以扶正滋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