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产褥期抑郁症
编号:10551421
产后抑郁症可由社会因素诱发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327期
     生儿育女虽然是育龄妇女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产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婴儿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改变。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产后4~6周症状明显,病因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常被人们忽视。

    产后抑郁症除了与产妇的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孕妇产期保健服务质量、产后的母乳喂养、产妇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幸事件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应等相关。因为在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更大。而失业、夫妇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社会动荡等,也易促发产后抑郁症。

    社会科学专家认为,产妇所居住的环境低劣,家庭经济条件差,产后亲属冷漠等,可引起产妇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进而诱发心理疾患。还有些曾经历不良产史的孕妇,往往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均比一般孕产妇要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低落。另外,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也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日本,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仅为3%左右,而我国高达35%以上,这说明与其家庭的支持和国民的文化环境有关。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首先,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医护人员及产妇的亲属应在产前向孕妇提供与分娩相关的知识,帮助她们了解分娩的过程,引导她们在分娩时心情放松,并注意避免任何精神刺激;对个性较强或多愁善感的产妇,应给予充分的爱抚和关怀;对高龄初产妇及纯母乳喂养的产妇,应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多帮助她们处理家务和心理抚慰;对于害怕生孩子的产妇,要做好耐心仔细的思想工作,使她们正确认识社会和处理生活难题,树立信心;丈夫要多关心体贴妻子,做妻子的坚强后盾,尤其要尽力改善婆媳关系和改善家庭生活环境。

    其次,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接触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用友善、亲切、温和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关心,使孕产妇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安全度过分娩、产褥期,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政府应制订保护孕产妇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服务和保障机制,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让全社会共同关爱孕产妇。, http://www.100md.com(陈燕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