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48530
中药的生机在于与时俱进(上)
http://www.100md.com 2005年4月21日 《当代健康报》 2005.04.21
     中药学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有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经》,再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中医药之所以绵延不绝,正在于它能与时俱进。而走到今天的中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得现代化,不现代化就无法为现代生活所接受。

    抱残守缺使中药错失良机

    目前,世界上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中医药机构,世界制药20强都在介入天然药市场,12个国家在华有中药专利申请。而国内中药企业没有应对措施,中药领域不注重创新,职务发明比例低,而且数量呈下降趋势。另外,存在中药界放弃国外市场的现象,表现为中药行业很少申请国外专利。

    上世纪八十年代,又一次向外拓展的机会降临于中药,西方开始重视植物药的研究和开发。但是海外植物药只能按照西医药理论来使用,而不能按中医药理论,限制了中国传统中药的对外出口。有专家认为认为,在海外出现采取天然药物的潮流下,中国的中药没有借机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提供具体的研究数据以证明其作用,自己束缚了自身的发展。

    对搞中医中药的老先生们来说,他们学的、用的都是传统的,现在提出搞现代化,他们最怕走了样,变了味,按他们的话是它已不是中药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中医研究院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按国家需要研究抗疟药,搞出了赫赫有名的、被世界医学界都承认的青蒿素,一直搞到了它的成分。由于当时特殊的条件,我们没有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工作就推出去了。此后,我们也没有很好地组织,把这个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把它生产成药,也就是把中药产业化。最主要的问题是,药品出来后,上报的时候是报西药还是报中药?大家说,基本上是按中医思路、按中药的传统作用发现的,应该是中药,但是,广大的中医药界都不要它,把它推向了西药。所以现在在我们的药品目录中,青蒿素是属于西药。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

    不与时俱进就不能被世界接纳

    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药还主要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剂型也局限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卫生条件也不好。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建交不久,日方就反映说我们的中药杂菌含量过高,有的药丸测试后杂菌过百万,甚至还含大肠杆菌。

    (武汉市医药经济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副教授 张小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