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学
编号:10552991
第1章第1节第2讲第3页:(三) 清代
http://www.100md.com 《中药炮制学》
     清代多在明代的理论基础上增加炮制品,此时的医药文献多有专项记载炮制的方法和作用,但也有某些炮制的不同认识和看法。

    清代刘若金著《本草述》,收载有关炮制的药物300多种,记述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作用、目的,以及理论解释,内容丰富。经杨时泰修改删节为《本草述钩元》,使得原著的意旨更为明确易解。如黄芪“治痈疽生用,治肺气虚蜜炙用,治下虚盐水或蒸或炒用等。”

    张仲岩著《修世指南》为清代炮制专书,收录药物232种,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多来源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但张氏作了进一步归纳、整理,条分缕析,较为醒目。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他说:“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在炮制理论上也有所发挥,如提出:“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秋石制抑阴而养阳……炙者去中和之性,炒着取芳香之性,……”等炮制作用。

    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和唐容川的《血证论》,除了记载当时很多炮制方法外,还特别记载了相当数量的炭药,并在张仲景“烧灰存性”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炒炭存性”的要求,主要用于疮、痔、烫伤、##疾、癣病及崩漏、出血、痢疾等的治疗。炭药的炮制与应用,在清代有相当大的发展,很有特色。

    明、清时期炮制品增加很多,而有些是由当时炮制理论影响下推理出来的,所以认识上不甚一致。如《本草通玄》中不同意#莶草“生泻熟补”,认为“#莶草苦寒之品,且有毒令人吐,以为生寒熟温,理或有之,以为生泻熟补,未敢尽信,岂有苦寒搜风之剂,一经煮便有补益之功耶……古人所谓补者,亦以邪风去,则正气昌,非谓其本性能补耳。”《本草纲目拾遗》中不同意半夏长期浸泡,如“今药肆所售仙半夏,惟将半夏浸泡,尽去其汁味,然后以甘草浸晒……全失本性……是无异食半夏渣滓,何益之有。”

    总之,清代对某些炮制作用有所发挥,炮制品有所增加,是炮制品种和技术进一步扩大应用时期。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