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学
编号:10552995
第10章第1节第2讲:黄 连
http://www.100md.com 《中药炮制学》
黄连原药材黄连/[处方用名]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nC.Y.
黄连/[处方用名]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nC.Y.
黄连/[处方用名]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nC.Y.

     [处方用名] 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吴萸连、萸黄连。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n C.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历史沿革] 唐代有炒(《千金翼》)法。宋代有酒炒(《扁鹊》)、姜炒(《旅舍》)、蜜制(《局方》)、米泔制(《药证》)、麸炒(《总录》)、制炭(《史载》)、吴茱萸制(《总录》)、巴豆制(《总微》)等炮制方法。元代增加了土炒(《丹溪》),童便制(《原机》)等法。明、清以后又增加了醋制、盐制、乳制、黄土姜酒蜜制(《本草汇》)、胆汗制(《景岳》)、酒萸制(《回春》)等方法。并对其炮制目的有较多阐述,如“黄连入手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之;治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或朴硝研细调水和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治血分块中伏火,则以干漆末调水炒;治食积之火,则以黄土研细调水和炒”(《纲目》)。现行,有酒洗,酒拌、姜汁拌、吴茱萸拌、酒炒、醋炒、盐水炒等炮制方法。

, 百拇医药
    [炮制方法]

     1.黄连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

    2.酒黄连 取黄连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姜黄连 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稍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黄连片每100kg,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

    4.萸黄连 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 百拇医药     黄连片每100kg,用吴茱萸10kg。

    [成品性状] 黄连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周边黯黄色,粗糙,附有残存细小须根,片面金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极苦。酒黄连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酒气。姜黄连表面棕黄色,味苦,略带姜的辛辣味。萸黄连色泽黯黄色,味苦,略带吴萸的辛辣味。

    [炮制作用] 黄连生用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疔疮肿毒,口舌生疮,耳道流脓等证。如用于治热毒壅盛、高热烦躁及痈疽疔疮的黄连解毒汤(《正宗》);治气血两燔的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治热痢泄泻的白头翁汤(《伤寒论》)。

    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如用于治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的黄连天花粉丸(《准绳》)。

    姜炙黄连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如用于治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
, 百拇医药
    吴萸制黄连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如用于治湿热郁滞肝胆,嘈杂吞酸;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胸脘痞满,泄泻或下痢。


    [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等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高。实验证明,黄连切制时,宜在水温较低时进行,并尽量减少在水中的浸润时间,否则易损失药效。目前实际应用中,黄连多在用时捣碎,以避免在切制过程中成分的流失。

    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有报道证明,随着炮制温度升高,黄连中小檗碱含量有所降低,但炮制可提高小檗碱在水中的溶出率。生黄连中小檗碱的溶出率为58.17%,酒、姜汁、吴茱萸炮制后,溶出率约为85%,说明炮制对小檗碱在煎液中的溶出有促进作用。虽然炮制使小檗含量下降但由于提高了溶出率,煎液中的实际含量比生品高。但另有报道与上述结论不同,认为萸黄连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比生黄连水煎液降低8.68%,小檗碱降低19.35%,巴马汀降低3.45%,认为这与吴茱萸汁制后,降低黄连寒性的传统认识相一致。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黄连在加热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红色小檗碱型生物碱——小檗红碱。生药加热到130℃、1小时,或180℃、20分钟时开始生成,其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小檗碱相应减少。加热也能使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发生结构变化。提示要注意研究黄连加热与质量变化的关系。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仍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且均出现了炮制前未有的对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此外,黄连经姜汁制后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并优于其他炮制品。

    [贮存] 贮于燥容器内,炮制品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霉。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