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学
编号:10553080
第4章第2节第1讲: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http://www.100md.com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应用辅料的历史非常久远,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开始应用,反映了临床用药的灵活性,提示了药性与辅料之间的联系密切。由于辅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中药在临床上应用的灵活性。由于辅料品种不同,更由于各种辅料性能和作用不同,在炮制药材时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辅料是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而炮制辅料的概念与上不同,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和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

    目前常用的辅料种类比较多,总的分为二大类: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一、 液体辅料

    1.酒 传统名称有:酿、盎、醇、醨、酎、醴、醅、醑、醍、清酒、美酒、粳酒、有灰酒、无灰酒等。

    当前,用以制药的有黄酒、白酒两大类,主要成分为乙醇、酯类、酸类等物质。

    黄酒为米、麦、黍等用曲酿制而成,含乙醇15%~20%,相对密度约0.98,尚含糖类、酯类、氨基酸、矿物质等。一般为棕黄色透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

    白酒为米、麦、黍、山芋、高粱等和曲酿制经蒸馏而成,含乙醇50%~70%,相对密度0.82~0.92,尚含酸类、酯类、醛类等成分。一般为无色澄明液体,气味醇香特异,而有较强的刺激性。

    古代用于炮制的酒为黄酒,古称清酒、米酒。白酒又称烧酒,至元代始有应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并强调制药用的酒应为无灰酒,即制造时不加石灰的酒。

    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如生物碱及盐类、甙类、鞣质、苦味质、有机酸、挥发油、树脂、糖类及部分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等皆易溶于酒中。此外,还能提高某些无机成分的溶解度,如酒可以和植物体内的一些无机成分(MgCl2、CaCl2等)形成结晶状的分子化合物,称结晶醇(MgCl2?6 CH3OH;CaCl2?4C2H5OH),结晶醇易溶于水,故可提高其溶解度。药物经酒制后,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动物的腥膻气味为三甲胺、氨基戊醛类等成分,酒制时它能随酒挥发而除去,酒有酯类等醇香物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