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学理论 > 中药炮制学
编号:10553036
第9章第2节第2讲:二、米 炒
http://www.100md.com 《中药炮制学》
党参原药材二、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一)米炒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2)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蜜炙党参二、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一)米炒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2)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米炒党参二、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一)米炒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2)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黄黑小斑蟊二、米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一)米炒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2)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称为米炒。

    (一)米炒的目的

    (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矫正不良气味,如红娘子、斑蝥。

    米炒药物所用的米,一般认为以糯米为佳,有些地区采用“陈仓米”,通常多用大米。大米甘温,健脾和中,去毒。米炒时,利用米的润燥作用,以缓和药物的燥性。如《修事指南》记载:“米制润燥而泽”,米炒后产生焦香气,并借米谷之气,增强某些药物的健脾和中作用。因米主含淀粉,米炒时能使昆虫类药物的毒性成分因受热而部分升华散失,部分被米吸附,以降低药物的毒性,故而米炒多用于炮制某些补益脾胃药和某些昆虫类有毒性的药物。


    (二)米炒的操作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 先将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去米,放凉。

    (2) 先将米置热锅内,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炒拌至一定程度,取出,去米,放凉。

    药物每100kg,用米20kg.

    (三)注意事项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以米的色泽变化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药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党 参

    [处方用名] 党参、炒党参、炙党参。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
, 百拇医药
    [历史沿革] 清代有蜜蒸(《得配》)、蜜炙(《治全》)、米炒(《时病》)等方法。现行,有蜜炙、米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 党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筛去碎屑。

    2. 米炒党参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党参拌炒,至米呈老黄色,党参挂

    时取出,筛出米,放凉。

    党参每100Kg,用米20Kg。

    3. 蜜炙党参 取炼蜜用适量冷开水稀释,与党参拌匀,稍闷,待蜜水吸尽后,投入热锅内,加热翻动,至党参呈金黄色,不太粘手时取出,放凉。

    党参每100kg,用炼蜜25kg。
, http://www.100md.com
    [成品性状] 党参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片或段状,表面黄棕色,切面黄白色或棕色,有裂隙或菊花纹,中央有黄色圆心,周边淡黄白色,有纵皱纹。有特殊香气,味微甜。米炒党参表面老黄色,具香气。蜜炙党参呈黄棕色,显光泽,味甜。

    [炮制作用] 生党参以益气生津力胜。用于气阴两伤或气血两亏。如治肺中气阴两伤,口渴舌燥的上党参膏(《得配》)。

    米炒后气味焦香,增强健脾止泻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泄泻,脱肛等症。如治泻痢与产后气虚脱肛的参蓍白术汤(《不知医必要》)。

    蜜制取其甘缓,增强补中益气作用,既可补中益气,又能润燥养阴。用于气血两虚之症。如治气弱血亏,四肢倦怠,妇女月经不调。

    [贮存] 贮干燥容器内,蜜党参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蛀。蜜制品防尘。


, 百拇医药     斑 蟊

    [处方用名] 斑蟊、炒斑蟊。

    [来源] 本品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蟊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蟊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

    [历史沿革] 现行,有米炒、糯米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1. 斑蟊 取原药材,去头、足、翘及杂质。

    2. 米炒斑蟊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投入斑蟊拌炒,至米呈深黄色、斑蟊

    微挂火色时,取出,筛去米,摊凉。

    斑蟊每100kg,用米20kg。
, http://www.100md.com
    [成品性状] 斑蟊为去除头、足、翘的干燥躯体,略呈长圆形,背部有三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胸腹部乌黑色,有特殊臭气。米炒斑蟊微挂火色,显光泽,臭味轻微。

    [炮制作用] 生斑蟊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用于瘰疬瘘疮,痈疽肿毒,顽癣瘙痒等症。如治瘰疬结核,疮瘘流脓,久不敛口的生肌干脓散(《验方》);治牛皮癣、白斑的顽癣方(《外台》)。

    米炒后,降低其毒性,矫正其气味。可内服。以通经,破瘕散结为主。用于经闭,癥瘕,狂犬咬伤,瘰疬,肝癌,胃癌等症。如治瘀血阻滞,月经闭塞的斑蟊通经丸(《济阴》)。

    [炮制研究] 斑蟊中的有毒物质为斑蟊素,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能引起充血、发赤和起泡。口服毒性很大,可引起口咽部灼烧感、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血尿及中毒性肾炎等症状。往往引起肾功能衰竭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故不可生品内服。口服必须经过炮制加工。

    从斑蟊素理化特性来说,以米炒为宜。由于斑蟊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为128℃,正适合于斑蟊素的升华,又不至于温度太高致使斑蟊焦化。当斑蟊与糯米同炒时,由于斑蟊均匀受热,使斑蟊素部分升华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减弱。其次,斑蟊呈乌黑色,单炒难以判断炮制火候,而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能准确地指示炮制程度,说明用米炒的方法炮制斑蟊是科学的。

    据研究将传统的米炒法改为用低浓度的药用氢氧化钠溶液炮制法,认为可以使斑蟊素在虫体内转化成斑蟊酸钠,以达到降低毒性,保留和提高斑蟊抗癌活性的目的。

    [贮存] 贮干燥容器内,置于干燥处。防蛀。按毒剧药管理。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