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改进的应用与体会
我院从1997年1月~2003年12月共施行甲状腺手术1313例,并对甲状腺手术操作技术作系列改进,现将改进应用的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63例,女1050例,年龄16~73岁,甲状腺机能亢进5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76例,甲状腺腺瘤472例,甲状腺癌5例。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976例,甲状腺部分切除332例,全切5例。
1.2 技术改进要点 甲状腺手术改进方面包括:电切分离皮瓣,这样可减少出血;不切断甲状腺前肌群,减少术后粘连;两侧肌间隙入路法处理严重粘连;完全囊外分离避免副损伤;保留腺体个体化原则;切口的美容缝合。
1.3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甲亢危象、无喉上神经损伤,术中出血多在20~30ml,术后声嘶3例,3个月内恢复2例,1例未恢复;低钙抽搐4例,1个月内恢复3例,半年恢复1例,近半数病例在术后3~4天出院,余均在5~7天出院。
2 讨论
2.1 甲状腺手术中电刀使用的技巧 高频电刀具有切割、电凝止血等功能,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电刀分离可提高速度并减少出血,尤其在作切口及分离皮瓣时。具体做法是:在作切口时,先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达真皮层下,然后顺着刀口用纱布蘸干血液,并用电刀刀头沿切开口继续切割分离皮下及颈阔肌层,之后用多把血管钳钳夹颈阔肌提起,这样显露颈阔肌与深筋膜间的疏松层,直视下电切分离可避免推剥造成的血管撕裂出血。值得注意的是:必须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达真皮层下,再用电切,以免灼伤皮肤层,影响愈合及形成明显切口疤痕,影响美容,并注意调节电刀的功率使得被切开的组织呈白色略黄,止血良好为最佳。
2.2 不切断甲状腺前肌群,减少术后粘连 对甲状腺不是很大的病例,大多不需切断甲状腺前肌,但在分离皮瓣时达甲状软骨,下至胸骨切迹,切开颈白线要充分,这样可不切断肌肉而达到较好的显露。
2.3 肌间隙入路法处理严重粘连 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的严重粘连,常是由于病者以往的不恰当治疗,如甲状腺局部注射药物所引起,这种粘连大多是甲状腺中部前外侧的粘连,且常是疤痕性粘连,粘连紧密,常规分离常会导致出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两侧肌间隙入路法,具体方法:切开颈白线,分离发现粘连时则不从前方显露甲状腺,而是从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间隙间分离,从胸骨甲状肌外侧缘分离进入甲状腺被膜囊,之后紧贴甲状腺向中线分离,从上自下切断与甲状腺粘连的胸骨甲状肌,使甲状腺得到充分的显露。
2.4 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内层为甲状腺的固有被膜,外层称外科被膜,两层被膜间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有甲状旁腺、甲状腺血管分支、神经和淋巴。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术 [1] ,就是剥离甲状腺在两层被膜之间进行,在真被膜上结扎切断小血管分支,将结扎血管、疏松结缔组织连同假被膜一并推离甲状腺。具体操作要求术者和助手紧密配合,拉钩牵开与提拉甲状腺配合得当,才能充分显露两层被膜间的疏松层间隙,紧贴甲状腺固有被膜进行分离,就不会误切甲状旁腺或损伤神经。因它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从而保证了甲状旁腺的血供。
2.5 保留腺体按个体化处理 在甲状腺手术中,特别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例,行次全切术除保留腺体的多少,应注意个体化处理的原则,就是说,应根据每个病例的特点,如术前甲状腺功能情况、腺体的大小及年龄等因素,如对功能亢进症状严重,腺体不很大者,应多切少留,保留腺体不超过10%。我们在大多数病例,残留腺体每侧如食指末节1/2~2/3大小,未出现粘液性水肿情况。
2.6 切口用可吸收线作美容缝合 我们选用可吸收合成缝线作皮下及皮肤的缝合,可吸收性合成缝线,具有可吸收,而且组织反应轻,还有抗菌作用的特点,用一条合成可吸收线,作皮下及颈阔肌层的连续缝合后,再用同一缝线作皮肤层皮内缝合,这样使用切口内缝线异物少,组织对合好,术后疤痕小,美容效果好。且术后不需拆线,早期2~3天可出院,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社会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王,刘东峰,张建勋,等.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术的术式探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1-213.
作者单位:525300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6-01)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梁仲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263例,女1050例,年龄16~73岁,甲状腺机能亢进56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76例,甲状腺腺瘤472例,甲状腺癌5例。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次全切除976例,甲状腺部分切除332例,全切5例。
1.2 技术改进要点 甲状腺手术改进方面包括:电切分离皮瓣,这样可减少出血;不切断甲状腺前肌群,减少术后粘连;两侧肌间隙入路法处理严重粘连;完全囊外分离避免副损伤;保留腺体个体化原则;切口的美容缝合。
1.3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甲亢危象、无喉上神经损伤,术中出血多在20~30ml,术后声嘶3例,3个月内恢复2例,1例未恢复;低钙抽搐4例,1个月内恢复3例,半年恢复1例,近半数病例在术后3~4天出院,余均在5~7天出院。
2 讨论
2.1 甲状腺手术中电刀使用的技巧 高频电刀具有切割、电凝止血等功能,在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电刀分离可提高速度并减少出血,尤其在作切口及分离皮瓣时。具体做法是:在作切口时,先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达真皮层下,然后顺着刀口用纱布蘸干血液,并用电刀刀头沿切开口继续切割分离皮下及颈阔肌层,之后用多把血管钳钳夹颈阔肌提起,这样显露颈阔肌与深筋膜间的疏松层,直视下电切分离可避免推剥造成的血管撕裂出血。值得注意的是:必须用手术刀切开皮肤达真皮层下,再用电切,以免灼伤皮肤层,影响愈合及形成明显切口疤痕,影响美容,并注意调节电刀的功率使得被切开的组织呈白色略黄,止血良好为最佳。
2.2 不切断甲状腺前肌群,减少术后粘连 对甲状腺不是很大的病例,大多不需切断甲状腺前肌,但在分离皮瓣时达甲状软骨,下至胸骨切迹,切开颈白线要充分,这样可不切断肌肉而达到较好的显露。
2.3 肌间隙入路法处理严重粘连 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的严重粘连,常是由于病者以往的不恰当治疗,如甲状腺局部注射药物所引起,这种粘连大多是甲状腺中部前外侧的粘连,且常是疤痕性粘连,粘连紧密,常规分离常会导致出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两侧肌间隙入路法,具体方法:切开颈白线,分离发现粘连时则不从前方显露甲状腺,而是从胸骨舌骨肌与胸骨甲状肌间隙间分离,从胸骨甲状肌外侧缘分离进入甲状腺被膜囊,之后紧贴甲状腺向中线分离,从上自下切断与甲状腺粘连的胸骨甲状肌,使甲状腺得到充分的显露。
2.4 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由两层被膜包裹,内层为甲状腺的固有被膜,外层称外科被膜,两层被膜间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有甲状旁腺、甲状腺血管分支、神经和淋巴。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术 [1] ,就是剥离甲状腺在两层被膜之间进行,在真被膜上结扎切断小血管分支,将结扎血管、疏松结缔组织连同假被膜一并推离甲状腺。具体操作要求术者和助手紧密配合,拉钩牵开与提拉甲状腺配合得当,才能充分显露两层被膜间的疏松层间隙,紧贴甲状腺固有被膜进行分离,就不会误切甲状旁腺或损伤神经。因它不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从而保证了甲状旁腺的血供。
2.5 保留腺体按个体化处理 在甲状腺手术中,特别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例,行次全切术除保留腺体的多少,应注意个体化处理的原则,就是说,应根据每个病例的特点,如术前甲状腺功能情况、腺体的大小及年龄等因素,如对功能亢进症状严重,腺体不很大者,应多切少留,保留腺体不超过10%。我们在大多数病例,残留腺体每侧如食指末节1/2~2/3大小,未出现粘液性水肿情况。
2.6 切口用可吸收线作美容缝合 我们选用可吸收合成缝线作皮下及皮肤的缝合,可吸收性合成缝线,具有可吸收,而且组织反应轻,还有抗菌作用的特点,用一条合成可吸收线,作皮下及颈阔肌层的连续缝合后,再用同一缝线作皮肤层皮内缝合,这样使用切口内缝线异物少,组织对合好,术后疤痕小,美容效果好。且术后不需拆线,早期2~3天可出院,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社会效果好。
参考文献
1 王,刘东峰,张建勋,等.完全囊外甲状腺切除术的术式探讨.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211-213.
作者单位:525300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6-01)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梁仲基)